時間:2018-01-25 15:05:31 編輯:本站整理 4175
耳朵是重要的器官,需要我們好好的保護。那么,新生兒耳朵上有黑毛怎么回事呢?
1.胎毛
新生兒耳朵上長的黑毛大都是胎毛,胎毛通常是在孕晚期形成的,大多數足月的寶寶出生時都有胎毛。胎毛一般會出現在寶寶身體的特定部位,包括背、肩、耳朵和前額。胎毛通常在寶寶出生后的第1周就會脫落,但也可能等到幾個月后才脫落。
注意:
千萬不要自作聰明用剃刀給寶寶剃掉,以免傷到寶寶嬌嫩的皮膚和毛囊,時間長了會自動掉的。
2.外耳道多毛癥
如果寶寶耳朵上的黑毛很長且很多,6個月后還未退去,那么很有可能是外耳道多毛癥。該類遺傳病的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體上,X染色體上沒有與之相對應的基因,所以這些基因只能隨Y染色體傳遞,由父傳子,子傳孫,如此世代相傳。因此,被稱為“全男性遺傳”。
小貼士:
外耳道的毛發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更加的明顯,如果嫌它有礙美觀的話可以買電動的鼻毛修剪器來把它剪掉,鼻毛修剪器大多有這個功能。
第一步 耳朵清洗
耳的外層面直接接觸外部環境,加上經常吐奶、流汗,很可能粘在耳朵附近結成臟塊,因此,家長要象重視洗臉一樣重視洗耳。
清洗手法:先將嬰兒沐浴液在手上搓出泡沫,再用手指輕輕揉搓耳后和耳廓,輕柔地按摩,最后用擰干的紗布擦拭干凈。
耳朵入口處,可用嬰兒專用棉簽蘸點嬰兒油輕輕擦試,注意不要過分深入,防止寶寶頭部突然亂動而傷到耳道粘膜。
第二步 溫柔看待耳垢
耳垢和眼屎不同,它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遇到空氣干燥會變薄片狀,或粘稠的油脂狀,阻擋灰塵、水與小飛蟲的入侵,同時又能緩沖噪聲,抑制細菌滋生和繁殖,是鼓膜的保護神!
不要做潔癖父母,耳垢可隨咀嚼、張口或打哈欠等動作,以及借助下頜等關節運動自行脫落、排出,切勿擅自挖出。
第三步 提防環境噪音
噪音對耳朵的傷害也不可小視,尤其是高分貝噪音,加上寶寶面對噪音時不能像成人那樣主動回避,受害會更大;不要帶寶寶去KTV、酒吧等噪音很大的地方,更不要給寶寶使用耳機,不但分貝較高,同時會給耳部帶來強烈的內外雙側壓力,不利于耳朵發育。
父母應當幫助寶寶及時認識高分貝噪音,并教給他正確的躲避方式,如張嘴,將耳朵轉向安靜的方位并跑開,或用手指暫時掩住外耳道口等。
第四步 生理姿勢要注意
在給小寶寶喂奶時,應保持寶寶頭部稍高的姿勢,喂奶后應繼續保持這種體位片刻,不要立即放平。避免吐奶或溢奶,乳汁流入耳道;同時要注意睡姿,寶寶側臥時,要撫平耳朵,避免耳廓扭卷受壓。
同時,洗澡或游泳時不要側首,避免水流進入耳道,若耳內灌了水,要及時用棉簽或棉球蘸出耳內污水。
新生兒的耳朵不需要揪。
老一輩的人在寶寶出生之后會說,寶寶的耳朵需要揪一揪,才不會貼著頭皮長,才會長得好看,其實這根本是無稽之談。因為寶寶的皮膚嬌嫩,耳廓軟骨也和脆弱,如果擅自給寶寶揪耳朵,很容易造成耳朵軟骨的損傷,引發局部炎癥,所以說千萬不要給新生兒揪耳朵。
1、先用干的毛巾或紗布,把寶寶耳朵外耳廓的水全部蘸干,然后再輕輕的將干凈的棉球放進寶寶的耳朵里,但不要把棉球使勁兒往里面塞
2、讓寶寶的頭向入水一側傾斜,讓棉球自動把水吸出,等棉球潮濕后就將它拿出來
PS:如果經過緊急處理后仍沒有好轉,寶寶依然覺得不舒服,那么家長應該帶寶寶去醫院,找醫生做專業處理。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