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11-18 17:18:58 編輯:本站整理 679
不知您老是否晚睡、熬夜、隔天身體疲累精神不濟的情況,日本人氣部落客立花岳志在這里給大家分享9個生活小技巧改變大家的生活步調,拒絕電視機、熄滅日光燈、訂定早起目標、獎勵早起的自己等,一步一步跟著做,擺脫“夜型人”的生活,邁向早睡早起而有意義的“晨型人”健康人生!
【小秘訣1】散發出自己“不要加班”的氣場
加班、應酬、晚睡,是造就“夜行人”的惡性循環,因此必須從“不要加班”開始改善,可以試著從下午之后開始拒絕多余的工作,或是在接受工作委托的時候提出合理的繳交時限,就算真的有做不完的工作,成為“晨型人”之后,提早工作的效率也會比加班好很多。
【小秘訣2】與“時間小偷”電視機保持距離
不要一回家就馬上開電視,電視是生活里最可怕的“時間小偷”,與其坐下來看電視,不如重新檢視自己的人生,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只要找到了其他的休閑與興趣,自然就會與電視機產生距離。
【小秘訣3】晚上熄滅日光燈,讓房間保持黑暗
試著將日光燈熄滅,換成只開臺燈試試看,習慣了之后會發現并不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反而因為房間在晚上的時候保持黑暗,使身體能夠進入放松模式。可搭配精油以及使人心靈寧靜的音樂,讓整個身心平靜下來。
【小秘訣4】選擇喜歡的入浴劑,舒服的泡個澡
有些“夜型人”可能有早上沐浴的習慣,但晚上泡澡對身體的放松非常有效,不只可以在泡澡的時候看書,更可以在浴缸里自己按摩肩膀或腿部。泡澡完畢之后盡可能讓熱呼呼的身體快速進入被窩,將會得到舒適的一夜好眠。
【小秘訣5】決定早上要做什么之后再睡覺
光是想著要實行“早睡早起”是沒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先決定是為了做什么而早起,不然就算好不容易早起了,也可能因為又覺得想睡而回到被窩里去,只要每天早上集中精神去做一件事,短時間之內就可以收獲很大的成果。
【小秘訣6】早上的時候去做最重要的、最開心的事
早起的話,不管是誰都會覺得還想繼續睡,可是起床后卻是腦袋最清新有精神的時間。早起的時候不管是手機還是社交軟體都不會有人打擾,家人也都在睡覺,就好像身處只有自己的一人世界,要善用這個時間去做自己最想要做的,會讓自己開心的事。
【小秘訣7】早上起來做運動、曬太陽
就算沒有晨跑的習慣也沒關系,可以先試著進行5~10分鐘的散步,或者慢跑一小段距離也可以。早上曬太陽的話身體會分泌名為血清素的“幸福荷爾蒙”,好不容易早起了就不要只是一直待在黑暗的房間里。
【小秘訣8】吃早餐后再提早出門上班
為了補足睡眠時未進食的卡路里,早上必須要充分攝取營養,以利在接下來的一整天里好好發揮能力。提早出門的話,搭乘交通工具不用再人擠人,到達辦公室后好好擬定一整天的工作計劃,工作效率會比加班的時候好很多,并能掌握工作上連絡與執行的主導權。
【小秘訣9】給早起的自己奢侈一點的享受
每周大約一次,去吃一頓花費較高、好一點的早餐。但要避免去速食店吃太多高熱量的食物,邊吃早餐邊悠閑的看書、看報紙,當作是給自己早起的獎勵,將會更有動力堅持下去早起的習慣。
很多人知道壓力過大是造成失眠多夢的原因之一,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會引起失眠多夢的情況。
1、現代社會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生活中和工作中的各種矛盾會使人產生抑郁、緊張、焦慮等情緒,這都是導致失眠多夢的原因;
2、一些疾病,如關節炎、哮喘、偏頭疼等都可能導致失眠,而丘腦病變患者則是會發生白天睡覺夜晚清醒的情況;
3、睡前劇烈運動、不規律的作息時間或者過于饑餓也會影響睡眠質量,這些都是不良的習慣;
4、睡前過于興奮,如看太多刺激的電視節目或者進行興奮的娛樂活動,大腦會處于高度興奮的狀態,很難段時間內進入到睡眠狀態,從而影響睡眠質量;
很多人不懂得如何調節和改善自己的情緒,過度糾結白天不愉快的事情,總是想著煩惱的事情,這樣也會造成失眠多夢、頭疼等癥狀。
失眠并非是完全沒有原因的。人之所以會睡不著,原因可能是外界環境影響、飲食不節、興奮過度、睡眠習慣不良、睡眠姿勢不對等。失眠后應盡快治療。那失眠怎樣治療呢?下面分享一些方法給大家:
1、安靜環境
保持居室環境安靜,開窗通風,讓空氣流通。如果室內溫度高,適當調節,另外濕度也要注意,最好保持在50%-60%之間。
2、飲食得當
合理飲食,睡前不要吃太多東西,尤其是不要吃刺激性食物。若睡前吃了硬食,胃腸不適,也有可能會引起失眠。如果并非因飲食不節而引起失眠,可以喝一杯熱牛奶幫助入睡。
3、睡眠習慣良好
良好的睡眠習慣能讓人更容易入睡。如果睡眠時間不固定,經常出現一天早睡、一天晚睡的習慣,也會讓人失眠。
4、睡眠姿勢要對
通常,夜間取右側臥位睡眠,更容易讓人入睡。如果失眠,調整睡姿,讓胃內食物排空,睡得更安穩。
5、足浴或熱水浴
睡前用熱水泡腳或者用熱水沖涼,都能促進血液循環,對改善睡眠質量有幫助。失眠的人應該堅持一周,等癥狀不出現再調整。
常見病癥是入睡困難、睡眠質量下降和睡眠時間減少,記憶力、注意力下降等。
現在臨床醫學科學對失眠的認識存在局限性,但是,臨床醫學家們已經開始根據臨床研究,給失眠進行定義,2012年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睡眠障礙學組根據現有的循證醫學證據,制定了《中國成人失眠診斷與治療指南》,其中失眠是指患者對睡眠時間和(或)質量不滿足并影響日間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