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時出現抽搐動作的確是件不容忽視的大事,因為寶寶會突然失去意識且抽搐動作的表現嚇人。那么小兒熱性痙攣是怎么回事?熱性痙攣怎么治療?
![寶寶發燒抽搐如何治療.jpg 寶寶發燒抽搐如何治療.jpg](/d/file/20160111/1452491533247894.jpg)
什么是熱性痙攣
醫師符詠琳解釋,在引起兒童抽搐的眾多原因當中,以熱性痙攣最為常見,一般會發生的年紀約在6個月到6歲之間,尤其是在1歲半左右。
所謂的熱性痙攣是指幼兒在急性體溫升高時,排除中樞性感染和電解質不平衡等問題,因為腦部發育未成熟穩定,發燒使得神經細胞的興奮性提高,而引起腦部異常放電的結果。
根據統計,大約有2?5%的幼童曾經發生熱性痙攣。熱性痙攣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傾向,發生熱性痙攣的孩子其一或二等親可能會有相同的病史。
大部分的熱性痙攣會發生在發燒后的24小時以內,有時可能在高燒的前后1小時發生。
熱性痙攣癥狀
臨床上許多父母可能是在抽搐發作后才發現孩子有發燒的情形。抽搐的表現包括:兩眼上吊、嘴唇發紫、牙關緊閉、口吐白沫、四肢出現僵直或一陣一陣地抽動。
這時孩子表現對聲音和刺激沒有反應,大部份持續5分鐘左右,孩子的眼神和四肢開始放松,似乎昏睡過去,一段時間后才會慢慢清醒過來。
必須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發燒合并抽搐就等同于熱性痙攣;有些抽搐是因為腦部的感染,或脫水導致的電解質不平衡和低血糖等原因所造成的。
因此若孩子在生病時若有劇烈頭痛、嗜睡、頻繁嘔吐或肢體無力等情形,應盡速就醫。
熱性痙攣孩子需要吃藥嗎
大部分患有熱性痙攣的幼兒其實并不需要使用藥物來預防復發。只需在孩子發燒時做正確退燒處理。
雖然某些抗痙攣藥物可有效預防熱性痙攣的復發,然而使用這些藥物也可能出現嗜睡、意識混亂或躁動不安的副作用。而且無證據顯示藥物可減少孩子日后發生癲癇的可能。
某些特殊狀況如:家族有癲癇病史、已知神經發育有問題、多次或復雜性熱性痙攣孩子,兒童神經科醫師可能會給予適當的藥物來控制熱性痙攣的復發。
寶寶熱性痙攣怎么辦
將孩子側臥、頭部側置讓口水流出,在頭下墊個棉被。
移走幼兒周圍可能傷及他的尖銳物品或家具。
松開孩子過緊的衣領或脖子上影響呼吸的衣物。
若孩子口內有食物且容易取出,可在側躺后清出。
不要試圖放任何物品于幼兒口中,以免堵塞呼吸道。
若抽搐發作時,體溫升高,可使用肛門塞劑退燒。
不用作人工呼吸,除非孩子在抽搐停止后沒有呼吸時才需要。
不需強制約束痙攣的孩子,因為就算約束也無法讓痙攣停止。
觀察并記錄抽搐時臉部、眼睛和四肢的動作,以及發作的時間長短,以提供醫師作為診斷及調整藥量的參考。
在孩子停止抽搐但尚未完全清醒前,不要給予任何飲料或食物。
以下情況迅速就醫
這是小孩第一次痙攣發作,尤其是發生在1歲以前。
痙攣發作的時間已經超過5~10分鐘以上。
熱性痙攣發作后無法自行呼吸。
一次痙攣發作后馬上接著另一次發作。
痙攣發作以局部抽搐為主。
在發作的同時造成身體的其他外傷。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