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禮貌講禮儀是優秀孩子的必備品格,能幫助孩子健康的成長。當寶寶漸漸長大融入團體,這些都將影響日后的人際關系。那么父母如何教孩子懂禮貌對待他人?
父母如何教孩子禮貌
當寶寶語言發展無礙,開始有了社交行為后,父母應該留意他們的社交禮儀第一步——打招呼。
明確告知孩子打招呼是一種禮貌、是必需的。孩子若常常不愿意打招呼,可以說明優缺點給孩子聽。
示范給孩子看。父母也要跟孩子打招呼,例如早上起床第一句話可以跟孩子說:早。出外訪友時父母自己一見到人也要先說:某某你好,然后再請孩子跟對方打招呼。
孩子做到與人打招呼時,父母應該給予肯定的贊美或鼓勵,讓他持續以便養成習慣。
禮貌,是人們社交的重要試金石,寶寶若能養成主動跟人打招呼的習慣,那他日后的人際關系就可能成功一半了。
幼兒開始學習說話后,可以學習的對象自然是從與他朝夕相處的家人;家人之間說話有禮貌,孩子自然跟著有禮貌。
找出說話沒禮貌原因
雖然說童言童語很可貴,但有時候也可能讓人啼笑皆非,例如孩子不清楚語言真正的意思而因此鬧出笑話,甚至不雅、尷尬或傷人都有可能。
專家認為,父母應該要去了解孩子說不恰當話的原因,例如他是從哪里學來的?為什么要這樣說等,找出原因才能設法制止。
家人間的語言和電視媒體可說是現今孩子語言學習的普遍來源,當孩子出言不遜時,父母應該立即糾正。
用將心比心的方式和孩子做溝通,孩子一定可以體會。孩子是隨時隨地都在學習的,父母創造什么樣的環境顯得很重要。
處理孩子不排隊方法
除了說話外孩子的行為表現也可反映他的禮貌分數,寶寶最常見的禮貌問題就是不排隊跟搶東西。
專家說孩子不排隊或插隊通常是希望快,快一步拿到糖果、快一步玩到玩具等。
初犯時:孩子一開始也可能會因為興奮而忘記排隊,父母不妨在一旁稍加提醒,不需要立即大聲指責。
屢勸不聽:把孩子叫到一旁,讓他變成最后一個,就是延緩給予。事后和孩子溝通,問他說:你看你不好好排隊,本來想快一點,結果變得更慢了喔…。這樣的結果得失,孩子自然會去評估。
幼兒禮貌的養成很重要,只要父母從小教導、在生活實踐、讓環境去培養,寶寶自然而然就是彬彬有禮的社交人氣王!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