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1-28 16:24:52 編輯:本站整理 297
班級經營中,情緒沖突是老師難解的習題,如何讓孩子愿意敞開心胸,學習情緒表達,積極正向的鼓勵,才能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有一次跟一群教師談到他們的苦惱,很多老師感到頭痛的問題都和沖突有關。沖突在我們文化中,幾乎和負面劃上等號,此時最適合運用鼓勵原則來化解及轉化沖突的負面影響。
首先邀請大家分享,想到沖突會想到什么形容詞,答案是糟糕、恐怖、緊張、受傷、麻煩…等等,真的都是比較負向的想法,接著問大家沖突有沒有其正面或積極的意義,老師們紛紛說:沖突是學習的機會、沖突是為了溝通、沖突可以讓人成長…,當說完這些后,老師的視野像被打開一樣,老師們的心得是若用正面或積極面看沖突,會產生新的力量。
有一位老師跟我分享,班上有一個比較沖動,遇到沖突會打人的孩子,以前他會跟孩子說不要打人,打人是不對的,很想瞭解孩子發生什么事情,但是他發現孩子不是逃走,就是不愿意面對。
對此不良的情境中如何發現積極面呢?首先老師發現,打人的行為確是需要修正,但是打人的背后孩子想說什么呢?是不是有生氣、委屈、傷心等等說不出來的情感,因此需要協助孩子好好的表達情緒來代替打人,打人是來學習情緒表達,有這樣的信念,老師在處理打人事件有不一樣的介入。
當孩子再次發生沖突打人時,老師會抱著孩子說:「老師會保護你」,并且對孩子說:「老師知道可能覺得很委屈、或生氣」,當孩子的情感被理解后,開始跟老師說自己觀察到的事情,老師很驚訝其實孩子很清楚發生什么事情,并且是個公平、正義的孩子,老師開心在自己轉換觀點后,對孩子的潛能及解決問題能力深具信心。
行為的養成與修正都需要時間,老師用鼓勵的『在不良情境中發現積極面』后,拉近了跟孩子的心裡距離,孩子愿意敞開心胸跟他討論沖突,孩子處理沖突的方式也在改變,從打人次數的減少,到轉換成踢東西,老師相信有一天孩子可以把他頭腦理解的知識,轉換成具體的行動,這就是鼓勵『在不良情境中發現積極面』策略的功效與魅力。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