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2-03 14:19:16 編輯:本站整理 808
一般來說,幼兒2~3歲時爸媽會進行如廁訓練,寶寶因此可以自行上廁所。但是,如果你的孩子避免前往廁所,或是在洗手間以外的地方大便,你可能需要特別注意,你的寶寶有可能是大便失禁,會影響他的情緒。那么3歲寶寶大小便失禁是怎么回事怎么辦?
因為慢性便秘:有時候大便太干太硬會造成疼痛,導致孩子避免如廁。或是因為害怕、太忙碌、飲食不良也會便祕。
肌張力低和差:如果沒有及時治療,便秘可能會導致缺乏協調和結腸肌張力差。也就是排便的時候,肛門括約肌收縮不放松。
不當如廁訓練:沒有完成如廁訓練的兒童也可能會大便失禁。如廁訓練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因此專家不建議家長為了弄臟而責備或處罰孩子。
情緒出現問題:可能曾經有排便不舒服或令人恐懼的事件發生,有時候生活發生重大事件也可能導致孩子出現不連續式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癥狀:你的孩子有可能會在洗手間以外的地方拉屎,也有可能避免去廁所,大便很臭又硬、尿床、經常腹痛腹脹、尿路感染、食欲不振。
大便失禁診斷:由于每個孩子可以控制排便的速度不一樣,因此醫生會在孩子4歲后才檢測大便失禁。通常會進行全身檢查來找出潛在的原因,也會尋找一些情感因素。
建議營養改變:水果和蔬菜應該要占兒童飲食中很大的一部分,因為纖維豐富的食物可以幫助清潔結腸。谷物、堅果也都是。醫生還會建議讓孩子遠離高脂肪、高鈉的食物。
進行排便訓練:害怕去廁所或是和排便有關的情緒問題會透過這方式處理。大便失禁的孩子通常會有情緒的困擾,并且有自尊心的問題。因此醫生會建議孩子進行排便控制習慣。
預防大便失禁:如廁訓練確實很重要,但是要在正確的時間使用正確的方式,強迫只會造成孩子厭惡。忽略如廁訓練也會導致大便失禁。鼓勵孩子飲用大量的水,并且限制脂肪類食物的攝入量。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