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5-11 15:34:26 編輯:5號網-linyin 787
初次懷孕的準媽媽們一般對于產檢這件事情都是一頭霧水,什么時候該做檢查?要檢查哪些項目?這些產檢費用可不可以報銷?讓小編來告訴你吧~
備孕成功,許多孕媽媽都興奮不已,迫不及待地為腹中的寶寶進行各種籌劃,其中孕期檢查是排在第一位的。那么,到底該什么時候去做產檢呢?要做哪些檢查呢?
孕1~16周
1.確認早孕
推薦指數 ★★★
首次檢查的時間應從確認早孕開始,現在很多孕媽媽是在家用驗孕棒或驗孕試紙來進行確認的,一般在受精后14天就可以測出來了;
性急的媽媽最早可以在受精后8~10天去醫院抽血確認是否懷孕;
而B超檢查通過需要胚胎大于45天才能測出來。
特殊情況
◎如果陰道出血、腹痛等,則應該去醫院查看;
◎有過宮外孕史的的孕媽媽最好在孕5~8周去做早孕B超,確認宮內孕。
2.早唐篩查
推薦指數 ★★★★
在孕11~14周B超檢查測量NT(胎兒頸項透明層厚度),并結全抽血化驗,篩查唐氏畸形的風險率。
3.去醫院建檔
推薦指數 ★★★★★
8~16周去想要做孕期檢查和分娩的醫院辦理建檔手續,并做第一次的全面檢查,最晚不要超過16周。
孕16~28周
推薦指數 ★★★★★
在這個階段,要堅持每4周去醫院做一次產檢,醫生會在每次產檢時幫你預約下次的產檢時間。每次產檢時,除了基本的檢查項目外,還會有一個側重檢查的項目。其中,孕20~24周的B超大排畸尤其不可以少。
孕28~36周
推薦指數 ★★★★★
從孕28周起,孕媽媽進入孕晚期,產檢頻率改為每2周一次,并從34周開始每次都會進行胎心監護。
孕36~40周
推薦指數 ★★★★★
預產期臨近,這一階段為臨產檢查,產檢頻率最好為1周一次,并為分娩做好心理、物質準備。一般來說,這個階段會至少做一次產檢B超,評估胎寶寶體重及胎盤、羊水狀態,并決定分娩方式。一般來說,孕媽媽的全程產檢約9~15次,有高危因素及異常情況的孕媽媽則應增加產前檢查的次數。
產檢建卡分為大卡和小卡。小卡,即圍產期保健手冊,是要到居委會登記情況,然后戶口所在地段醫院建的,小卡由媽媽自己保存,建小卡要帶好身份證、結婚證、戶口簿。大卡,一般是醫院保存,記錄孕期具體情況,大卡在生產醫院辦理。一般在懷孕第3個月,去醫院建圍產期保健手冊的。小卡與大卡的區別:
小卡不是檢查的,是建檔案,但醫生也會在上面記錄簡單的孕期情況,比如孕周,宮高等。
一般來說,小卡只是基本資料,大卡是進一步檢查的結果。
有醫保能報銷產檢費用嗎?已經懷孕的準媽媽,參加醫保滿一年并且在下個月辦理相關登記之后,就可以享受產檢報銷待遇了。
1、醫療保險有兩種:綜合醫療保險、住院醫療保險。
2、如果你參保繳納了綜合醫療保險,有部分產檢是可以免費的,去醫院檢查時,醫院自動免收這部分費用。如果你參保繳納了住院醫療保險,你只能在生病住院時享受到醫療保險待遇,門診則無法使用。
3、如果你參保繳納了生育保險,則產檢和生育寶寶時才可以享受到生育保險待遇。大部分必要的產檢項目都能記賬或報銷。而沒有參保繳納生育保險,則無法享受到生育保險待遇。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