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小年在中國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小年并非專指一個日子,小年就是過年前夕,大家都會正式開啟過年模式,一般農歷臘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農歷臘月二十四是南方的小年。
1、掃塵是小年的重要習俗之一,小年時徹底打掃室內,清理塵土,擦洗玻璃,糊花窗,貼年畫等等。
2、祭灶王,吃祭灶的吃食,糖瓜、飴糖、麻糖等給灶王爺的吃食,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小年吃圓火燒,寓意團團圓圓。我國北方很多地方在臘月二十三這天還會蒸粘糕,意為粘住灶王的嘴,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
3、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寓意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剪好窗花貼在屋子里,為家中增添喜氣。
4、沐浴理發,在小年前后理發沐浴,為新年做好準備。
5、很多地方在小年就開始貼春聯了,一般用最普通的紅紙黑墨,年味兒十足。
6、過了臘月廿三,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直至年底結婚的人都特別多。
7、小年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著熱乎乎的餃子,很有年味兒。
小年是人們一年一度祭灶神的日子,我國漢族的傳統風俗,小年是陰歷臘月二十三日。小年過后的幾天就要過大年了,所以小年屬于是大年的前奏鋪墊。
小年這一天要祭灶神,因為灶王爺是負責管理各家灶火的,每年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掃塵土也是小年必做的一件事,徹底的對家里進行衛生大掃除。屋子打掃一新后,便開始剪窗花、貼窗花,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民間還講究吃餃子,多吃糕和蕎面,采年貨也成了各家各戶的重頭戲。
祭灶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習俗,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被稱為小年,也就是祭灶節。小年是大年的前奏,小年祭火爐是從北到南的普遍習俗,人們會在爐灶旁的墻壁上崇拜爐灶王,尊重火爐之主為一家之主。
小年這一天是忙年的開始,通過祭祀和大掃除來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辭舊迎新。小年可以為大年夜做一個良好的鋪墊,讓人們準備進入春節。人們為了敬重灶王爺,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節,祈求來年好運連連。
各地風俗習慣不同,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的時間是有差別的,北方小年一般是指臘月23,南方小年一般是指臘月24。今年北方的小年時間為2021年2月4日,臘月二十三。南方的小年時間為2021年2月5日,臘月二十四。臺灣的小年時間為除夕前一天,南京的小年時間為正月十五。
中國北方在長時間里都是國家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比較重,因此小年為臘月二十三。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則為臘月二十四,南方沿湖居民的小年在臘月二十五。因為古代的傳統是官三民四船五,所以每個地方日期不一樣。
1、年粽
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話說:“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節的涼粽不一樣,它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后,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
2、米餅
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圓形,再經高溫蒸熟,吃起來別有風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3、殺年豬
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的蘭洞、西嶺的新河、觀音的水濱山寨等地,都有殺豬過春節的習俗。過了小年夜(農歷十二月二十三),那殺年豬的熱鬧戲就算開臺了。挑選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燉,精心烹飪,再滿滿斟上一杯酒,邀請親朋好友共享年豬宰殺后的第一頓鮮肉——庖湯。
4、廿四團
“廿四夜吃團子”是江南許多地方的風俗,寓意著一家團團圓圓、幸福美滿。在蘇州,每年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做團子、送團子、吃團子是必備的一道年味。蘇州人祭灶中最重要的祭品便是團子,過去叫做“廿四團”。“廿四團”用糯米粉制作,餡兒有鮮肉、豆沙、蘿卜絲等多種。蒸制好的團子上都要點印子,有圓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區別不同的餡兒。
5、荸薺
老福州祭灶,荸薺是必不可少的,取其福州方言的諧音,寓意“好運從年頭一直延續到年尾”。
6、湯圓
惠州民間稱“送灶君”,也稱為“送灶主阿公上天”、“祭灶君”等。在送灶君這一天,大家都要燒香燭、備元宵、柑桔、紅蘿卜、茶水,外加兩條帶尾梢的甘蔗。元宵、柑桔、茶水自然是給灶君吃的,而元宵是必備品,意思是用來糊灶君的嘴,讓他不要亂說凡人是非。
1、餃子
北方小年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餃子端端正正擺上供臺上供。
2、豆腐
炸好的豆腐可以一直儲存到過年吃,吃豆腐是為新的一年取個斗福的好彩頭,讓過年的餐桌上又多了一種吃食。
3、蒸花饃
小年家家戶戶要蒸花饃,分為敬神和走親戚兩種類型。特制一個大棗山,以備供奉灶君。
4、麻糖
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也是灶神的述職日。吃麻糖是想讓灶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情景稟報給天,以免受到處罰,有一個平安的新年到來。
在小年吃水餃多半是北方的習俗,說是為灶王爺送行。小年也有吃麻糖的習俗,說是麻糖可以把灶神嘴巴粘住。在魯西就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也是讓灶王爺上天說好事的意思。廣西瑤族自治縣有殺豬過春節的習俗,南寧有吃年粽的習俗。在山東地區,大家會做大棗餑、團圓餅、壽桃等面花。廣西武宣、桂平地區有做米餅的習俗。
相關文章更多
小年也是很多地方很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在北方,小年的晚上一般要吃餃子,還會用餃子祭拜灶神,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端端正正的把餃子擺上供臺。
祭灶節就是送灶神的節日,在中國民間信仰中俗稱為送神,祭灶節是有很多習俗和禁忌的,也被稱為小年、謝節,祭灶是小年的主要習俗。
祭灶節就是小年,祭灶節在我國民俗中歷史悠久,祭灶的時候有很多要注意的事項,祭灶節的風俗也很多,不同地方的祭灶節風俗不一樣。
在我們國內,大家一般都是過除夕和春節,對于小年似乎并不重視,小年就是祭灶節,就是祭灶王,這個風俗從古代就傳承下來了,一直到現在。
小年是我們中國很久遠的一個節日,小年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很多人對過小年這個事情有很大的疑問,覺得小年是最不規矩的一個節日。
我們國內有很多地方有女兒出嫁過年過節的時候就不能回家的風俗,不過隨著現在時代的觀念變化,很多女人出嫁后也會在娘家過節過年。
小年就是春節前夕,是大年的預備式,在我們中國,每個地方的小年日期都是有差別的,尤其是南方和北方,不同的地區日期也有不同。
過小年是很多地方都很注重的,南方有許多地方,過小年都會有撣塵的習俗,意思就是不讓灶王爺把土帶走,吃年糕、荸薺、米糕也是的。
小年是很多人注重的一個傳統節日,小年沒有不能出門的習俗,小年沒有春節講究的事情這么多,小年就是古代祭祀灶君的節日,一直延傳至今。
小年夜祭灶神是很多地方都有的傳統民俗,小年夜祭灶各地民間辭灶習俗不相同,祭灶神的祭果、酒和菜、點香、點燭都是需要提前準備好的。
熱門排行
相關文章
網站簡介|網絡營銷|法律聲明|友情鏈接|聯系我們|意見反饋
Copyright ? 2012 - 2015 5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號健康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15005143號-3
提示: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請謹慎參閱,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本網站敬告網民:身體若有不適,請及時到醫院就診。
所有文章來自互聯網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