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1-09 17:07:20 編輯:本站整理 336
糖尿病在治療方案的選擇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明確自己屬于哪種類型的糖尿病至關重要。下面5號網小編帶大家來看一下糖尿病有哪幾種?分清楚才能對癥下藥。
1型糖尿病(T1DM)
發病率:少
致病原因:胰島β細胞破壞,從而導致胰島素絕對缺乏
好發人群:兒童、青少年,年齡<25歲
體型:消瘦
癥狀:吃多、喝多、尿多、消瘦;三多一少癥狀典型
發病:起病急,而且起病時的癥狀都比較嚴重,常有酮尿、酮癥酸中毒等癥狀
C肽釋放試驗: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濃度會明顯降低,甚至缺如
2型糖尿病(T2DM)
發病率:多發,約占90%
致病原因: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以胰島素抵抗為主,伴胰島素分泌不足;和以胰島素分泌不足為主,伴胰島素抵抗。
好發人群:中老年,年齡>40歲
體型:超重或肥胖
癥狀:不典型,或無癥狀
發病:很少急性起病,許多病人是從普通的體檢、其他科室檢查才發現自己患有糖尿病
C肽釋放試驗: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濃度多為正常,甚至升高
特殊類型糖尿病:1.5型糖尿病
有部分比較特殊的糖尿病患者,他們的癥狀既像1型糖尿病,也像2型糖尿病。甚至有網友抱怨說,這個醫生給診斷的是2型糖尿病,結果另外的醫生又說是考慮1型糖尿病。弄得自己不知道該聽誰的,對治療也就更沒準了。
出現這種情況的糖尿病患者,養生君建議,要考慮是不是患了1.5型糖尿病,成人遲發性自身免疫糖尿病。它是最容易被誤診、漏診的。本質還是屬于1型糖尿病,但它的胰島細胞破壞緩慢,延至成人25~34歲左右才發病;比起2型糖尿病,這類病人又比較消瘦,體重指數(BMI)<21。治療方法與1型糖尿病相同。
現在許多科學依據已經證實,糖尿病與牙周病之間存在雙向關系。糖尿病控制不佳會加重牙周病的進程,這是由于血糖偏高,唾液、齦溝液葡萄糖濃度升高,易引起致病菌繁殖。同時,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防御功能障礙,影響機體對入侵微生物的清除功能,因此出現牙周病的幾率較高,并且程度往往很重,如牙齦紅腫、出血、牙松、失牙等。若糖尿病控制得不理想,口腔感染也較難控制,牙周炎的癥狀可進一步加重。反過來,牙周病是糖尿病發生發展的重要誘因,慢性革蘭陰性菌是牙周感染的常見細菌,這些細菌會通過咀嚼和刷牙等活動進入血液,加重胰島素抵抗和血糖控制難度,從而增加發生糖尿病并發癥如糖尿病腎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的風險,有效的牙周治療利于血糖控制。
Ⅱ型糖尿病患者,保持口腔健康、定期牙周隨訪治療有助于控制糖尿病的病情,也會降低糖尿病其他并發癥發生的風險。在全身情況允許的條件下,糖尿病患者要對已存在的牙周病積極治療,每年進行1至2次的牙周潔治,根據牙周狀況有的還可以進行齦下刮治、根面平整術,徹底消除牙周感染。對于糖代謝控制不佳或有嚴重并發癥(如腎病)的糖尿病患者,一般只進行應急的牙周治療,如急性牙周膿腫切開引流、局部沖洗上藥等,同時給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1月7日,由中華醫學會發起并指導的“2010年-2013年覆蓋全年齡段的中國1型糖尿病研究”結果發布:在過去的20年間,我國15歲以下兒童1型糖尿病發病率增長近4倍。
該研究結果是在《健康報》主辦的1型糖尿病防治知識新聞傳播研討會上發布的,是全球首個國家層面的全年齡段1型糖尿病發病特點和規律的研究。《英國醫學雜志》網站和美國科學促進協會網站于1月4日發表該研究成果。
此次研究由時任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翁建平教授牽頭,與國內內分泌糖尿病領域和兒科領域專家共同開展,全國13個地區505家醫院參與,旨在深入了解我國1型糖尿病整體發病情況。
研究結果顯示,中國是全球1型糖尿病發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全年齡段1型糖尿病發病率為1.01/10萬人,其中0-14歲兒童發病率為1.93/10萬,15-29歲人群發病率為1.28/10萬,30歲及以上人群發病率為0.69/10萬。過去20年間,15歲以下兒童發病率增加近4倍。
研究還發現,0-14歲兒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發病率與緯度顯著相關,緯度越高發病率越高,但15歲以上人群發病率與緯度變化無關。翁建平教授認為,這可能與基因、環境因素有關。
據介紹,該研究更新了全球糖尿病地圖中的中國兒童起病1型糖尿病發病率,也填補了成人起病1型糖尿病發病率的空白。研究者認為,中國1型糖尿病增加速度快,亟待加強該領域的研究。
1.體重減輕:大約占總體重的7%,特別是減少腹部脂肪,可能會降低58%的2型糖尿病的風險。
2.中度,一致的活動:糖尿病患者每周應嘗試30分鐘的中度運動。
3.增加肌肉質量:肌肉以比脂肪更高的速度燃燒卡路里,這有助于達到健康的體重。這又有助于穩定血糖水平。
4.增加靈活性:拉伸是一種鍛煉形式。靈活性也可以幫助減少傷害的影響,提高康復。
5.減輕壓力:壓力導致稱為皮質醇的激素釋放到血液中,從而提高血糖水平。
6.健康飲食:纖維含量高,瘦蛋白質和復雜碳水化合物飲食,單糖含量低,有助于保持血糖水平的穩定。
7.保持嚴格的膳食計劃:全天經常食用較小的食物有助于防止血糖水平的上升和下降。大多數人需要每3到5個小時進行一次,以最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8.停止吸煙:尼古丁是一種興奮劑,可以提高血糖水平。吸煙會導致胰島素抵抗,并且是糖尿病發展的危險因素。
9.避免多余的糖:加入糖的食物和飲料會導致血糖上升和下降,并促進超重。
10.咖啡攝入適量:咖啡因是一種增加血糖水平的興奮劑。然而,一些研究表明,咖啡與增加的胰島素敏感性有關。
11.足夠的睡眠:疲勞或生病可以增加壓力水平,這可以增加血糖。
12.監測血糖:患有糖尿病前兆的危險因素或高血糖水平的患者可能需要監測其在家中的水平。
13.按照規定服用藥物:有些糖尿病前期患者可能會服用二甲雙胍等藥物治療癥狀。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