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11-16 17:08:24 編輯:5號網 614
前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過由正向心理學看幸福感,在文章中有說到正向心理學認為幸福感可以藉由行動來追求與獲得。幸福感會受到正向特質的影響,它能帶來好的感覺、滿足與幸福感,透過學習可以改變負向人格特質。其所內含的道理并不困難,但難在實踐并內化成習慣。
一、建立正確的觀念:
接受自己生為人,是具有喜、怒、哀、樂等情緒的,情緒沒有好、壞、對、錯,端看你的認知以及如何詮釋;并謹記快樂源自于個人的心靈狀態,而非建立于外在身份、地位與財富之上。
二、感恩:
它是一種心態、行為。經常性的覺察別人的好意、心存感激、以及常常對別人表達謝意,都可讓自己有幸福感。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常具感恩心的人,更為健康、樂觀、多朋友;并且不容易憂郁、嫉妒、酗酒。對別人感恩,不僅能利人,而且能利己。幸福感與感恩的關系是雙向的,感恩的人更會幸福,幸福的人更會感恩。臨床上設計的感恩練習有叁種:
感恩拜訪:寫一封信給一個你一直想感謝的人,去拜訪他,并把信當面念給他聽。結果顯示,短期內,感恩拜訪能夠大幅度的提高自己的幸福感,但叁個月后,沒有后續練習的話,感恩拜訪所產生的幸福感會逐漸消失。
感恩日記 (或周記):每天 (或每周) 寫日記 (或周記),寫下這段時間內的 3-5 件好事。這樣做,在六個月的范圍內,能大幅度增加自己的正向情緒。研究中建議,每天比一周才寫一次的方式,能使自己有更多的感恩心產生,因此產生更多的幸福感。重視別人給予自己的恩惠,也可能引發自己的、更多的幫助別人或安慰別人的善行。
行善:是一種行為上提升快樂的策略,能提升短期及長期的心情。視自己為慷慨的人,能使自己在幫助別人時,更有自信、更有效能、與更樂觀,自己也得到更多的回饋。另外,行善也可以增加人緣,同時產生更多的感恩、與有利社會的互動。多項研究顯示,樂于助人的青少年心理更健康、更活躍、更積極、更勇于迎接挑戰、體驗到更多正面情緒,而憂郁癥和自殺率也顯著降低。大型臨床發現,老年人如果去當志工,對于身、心健康都有好的影響,而且比較長壽。另一個大型臨床研究說,做很多義務工作的志工,會減少早年死亡的機率達 44%;這個長壽效果,比每星期運動四次還有效。
三、享受活在當下的快樂:
要減少擔憂未來或懊悔過去;相反地,要享受當下快樂感、增加正向情緒回路、多抱持感恩的心、留意生活中的小幸福、并主動創造快樂 (藉由改善人際關系、找到工作中喜歡或有意義的部份、投入喜愛的運動與休閑活動等)專注于快樂的感受,排除干擾,全心全意地享受快樂:如聽音樂時閉上眼睛全心體會音樂的流動,享用美食時專心品嘗,和家人共處時全心與其互動而不要掛念生活瑣事或工作。
留下紀念性物品、照片或冥想快樂感受:當你看到某個紀念性物品或照片時,想起那美好的經歷,從而把一時的快樂變成長久的快樂,并可將其帶入靜坐冥想中,若有負面情緒或情感沖突時,可將快樂感受帶入以減少負面情緒。
自我肯定:好事發生,一般都是來自自己努力和別人的幫助。需要保持一顆感恩的心,對別人的幫助要心存感激,但當好事發生時,也需要感謝自己。就算好事全是別人帶來的,那至少也說明我值得別人幫助。
與他人分享快樂經驗:不但可以增長快樂的時間,和別人的關系也可以變得更親密,得到更多友情的支持。
四、培養覺知能力:
可利用正念修行法,不批判、不評價,當個客觀的觀照者,能使心靈平靜。心智清晰時,甚至可培養同理心與慈悲心。
五、擁有滿足自己的目標并享受完成目標的過程:
根據自己的需要找到目標,讓自己覺得這些目標很重要、很有趣,所以去執行,而不是為了引人注目。美國心理學家麥爾斯與戴納說:被動地參與所擁有的快樂,比不上主動參與和逐步完成個人目標所得到的快樂。有目標者的成功機率大于無目標者。當目標具體明確、具有挑戰性,能激發自己較高的斗志。設定目標是為了要讓自己清楚行進的方向,不會在遇到岔路時進煺兩難;當自己腦海中有了目標,做事時較能自由自在、毫無顧慮的享受當下。
六、找到樂趣與意義兼具的工作與活動:
在尋找工作或活動時,可提出叁個問題:1. 什么工作能為我創造意義?2. 什么工作能為我創造樂趣?3. 我的專長是什么?檢視自己的答案,找到能通過以上叁個問題的職業項目,有助于判斷應該從事何種工作或活動,會使我們最快樂。若無法改變工作現況,則試著改變你對工作的看法和態度,并從中找到樂趣;或試著改變時間工作分配,并參加一些有意義又有樂趣,并且是自己擅長的新活動。
七、簡化生活和物質需求,不要過度忙碌:
壓力通常來自于和別人比較,以及過度忙碌的生活。就算你從事的是你喜歡的活動,但當生活瑣事一多,人就容易急躁、不安,且無法享受當下。
八、身與心息息相關:有身體的健康,較能保持心情愉悅,身體的健康可藉由均衡飲食、定期適當的運動、適當睡眠、多曬太陽、多從事戶外休閑活動來達成。而心情愉悅也能反過來輔助身體,因為愉悅時,人較不需從暴飲暴食、網路成癮、瘋狂購物、抽菸、酗酒、吸食毒品等行為來獲得刺激。
1. 善用自己和別人優點的能力
1. 保持身心的健康,懂得管理壓力
2. 有專注當下的能力,提升個人表現和生產力
3. 真實性的領導力,專心于建立長遠的正向人際關系。
4. 標桿人生,把企業的使命注入對社會有貢獻的意義。
1、我現在真的很無聊,很無助;
2、我有抑郁癥,我太需要別人關心了,我太可憐了;
3、這件事我必須做,不然我的一生就全毀了;
4、讀心術,想著別人在看著自己出丑,別人一定在罵我;
5、不管怎么樣,我實在太丑了,我的表現的確很糟糕‘
6、我現在的情況,都是XX的責任;
7、為什么我會有抑郁癥,我的將來怎么辦;
8、瞬間的挫折感,我真沒用,連這點小事都辦不好;
9、我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每個人都比我優秀;
10、那些人算什么東西,誰傷害了我,老子打死他,我會對傷害過我的人毫不留情。
一、閱讀書籍:開卷有益,中度抑郁癥治療應該多閱讀一些心理學、哲學、包括道家、佛學方面的書籍,可以提高我們的智慧,讓我們對自身對生命有更深刻的認識,超越過去的思想局限。
二、中度抑郁癥治療方法包括冥想法:抑郁癥患者可以通過全身心的平靜、放松、和愉悅為基準,進行簡單的冥想。冥想是身心靈修習的一種很好行為,現在已被廣泛的應用到心理治療和心靈成長活動中,冥想可以減少緊張、焦慮、抑郁等情緒,有規律地練習冥想會增強意識,有助于抑郁癥患者獲得啟迪。
三、中度抑郁癥治療要廣交良友:抑郁癥患者的一個特點就是逃避現實,喜歡閉門獨居自視過低、過分夸大自己的缺點等等癥狀,如果長期下去,會導致抑郁情緒加重,改變這種惡性循環的前提必須強迫自己走出去,多接觸朋友,參加社會活動或出去旅游,盡管開始內心會很痛苦,但是只要堅持一段時間后,負面的情緒感受就會被外部環境慢慢消融,你的自信心就會重燃起來。
四、中度抑郁癥治療還應堅持體育活動:對于抑郁癥患者來說,體育鍛煉時一個特別好的調節方式,尤其是晨起鍛煉。因為很多抑郁癥患者有行動緩慢、懶被動等情況,抑郁癥患者進行體育鍛煉,它可以充分調動人體潛能活化身體細胞,當身體放松了,內心也慢慢就會放松下來,情緒自然就會有一定的緩解。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