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8-11 09:46:33 編輯:5號網-lkn 275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老年人多見,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40歲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較少見。那么帕金森是什么?帕金森的癥狀有哪些?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老年人多見,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40歲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較少見。我國65歲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約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為散發病例,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變是中腦黑質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紋狀體DA含量顯著性減少而致病。導致這一病理改變的確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年齡老化、氧化應激等均可能參與PD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過程。
帕金森綜合征最常見的病因是原發性帕金森病,該病因黑質紋狀體變性、腦內多巴胺含量顯著減少所致,對左旋多巴治療有效,約占帕金森綜合征的80%。帕金森疊加綜合征的表現類似帕金森病,但程度重,病變廣,對左旋多巴治療反應不佳,包括多系統萎縮(MSA)、進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和皮質基底節變性(CBD)、路易體癡呆(DLB)等。繼發性帕金森綜合征多是由藥物、感染、中毒、腦卒中、外傷等明確病因所致。用于治療精神疾病的神經安定劑(吩噻嗪類和丁酰苯類)是最常見的致病藥物。遺傳性帕金森綜合征可見于肝豆狀核變性、Fahr病、多巴反應性肌張力障礙(DRD)等。
運動障礙與肌肉僵硬有關,如發音肌僵硬引起發音困難,手指肌僵硬使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如生活起居、洗漱、進食等都感困難)。
肌肉僵硬伸肌、屈肌張力均增高,被動運動時有齒輪樣或鉛管樣阻力感,分別稱為齒輪樣強直或鉛管樣強直。
其他易激動,偶有陣發性沖動行為;出汗、唾液、皮脂腺液等分泌增多;腦脊液、尿中多巴胺及其代謝產物降低。
姿勢與步態、面容呆板,形若假面具;頭部前傾,軀干向前傾屈曲,肘關節、膝關節微屈;走路步距小,初行緩慢,越走越快,呈慌張步態,兩上肢不作前后擺動。
震顫、多見于頭部和四肢,以手部最明顯,手指表現為粗大的節律性震顫(呈搓丸樣運動)。震顫早期常在靜止時出現,作隨意運動和睡眠中消失,情緒激動時加重,晚期震顫可呈持續性。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