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4-25 10:46:25 編輯:5號網-hzq 0
孩子在一天天長大,為了孩子的健康有些疫苗也該早點點,具體孩子應該接種些什么疫苗呢!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兒童不能接種疫苗
兒童從出生到學齡前期,是免疫系統最脆弱的階段,世界上各個國家和地區根據當地的疾病流行情況和經濟條件,為該階段的兒童都制定了不同的免疫規劃策略。
目前我國將疫苗分為兩類:
一類疫苗是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該依照政府規定受種的疫苗,也稱免費疫苗(官方名字叫“免疫規劃疫苗”)。外來兒童和本地兒童享有同樣的接種權利,只要沒有禁忌癥,都應該及時給孩子接種。此類疫苗如果不接種,可能會影響寶寶入托、入園、入學。
適齡兒童可免費接種的一類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風疫苗麻腮風疫苗、A群流腦疫苗A群C群流腦疫苗、乙腦疫苗、甲肝疫苗二類疫苗為公民自費并且知情、自愿受種的其他疫苗,官方名字叫“非免疫規劃疫苗”。
二類疫苗雖然需要自費接種,對于保護孩子的健康也同等重要。
世界衛生組織最優先推薦兒童接種的疫苗有兩種:
肺炎疫苗和流感嗜血桿菌疫苗(Hib疫苗)。
建議接種的二類疫苗:流感疫苗、水痘疫苗手足口疫苗、輪狀病毒疫苗等
兒童疫苗免疫規劃有了新調整
疫苗無小事,孩子只有按時按點足劑次做好疫苗接種,才能形成強有力的保護。
根據今年3月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兒童免疫程序及說明(2021年版)》,與之前的版本相比,有了五大變化:
變化一
未完成國家免疫規劃規定劑次接種的可補種年齡從“<14周歲”調整為“<18周歲”。
變化二
明確了左右大腿為可選接種部位。當多種疫苗需要同時注射接種時,可在左右上臂、左右大腿分別接種。
變化三
明確了下列情況并不屬于疫苗接種禁忌癥:
A。 生理性和母乳性黃疸;
B。 單純性熱性驚厥史;
C。 癲癇控制處于穩定期;
D。 先天性遺傳代謝性疾病(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苯丙酮尿癥、21三體綜合征等);
E。 病情穩定的腦疾病、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感染(梅毒、巨細胞病毒和風疹病毒)等。
變化四
調整了脊灰疫苗與麻腮風疫苗免疫程序。
脊灰疫苗接種對象及劑次由原來的“2月齡接種1劑滅活脊灰疫苗(IPV),3月齡、4月齡、4周歲各接種1劑脊灰減毒活疫苗”改為“2 月齡、3 月齡各接種1劑滅活脊灰疫苗,4月齡、4周歲各接種1劑脊灰減毒活疫苗(bOPV)”。已按免疫程序完成4劑次含IPV成分疫苗接種(如:五聯疫苗),則4歲可不再接種bOPV。
麻腮風疫苗的接種程序由之前的8月齡接種麻風疫苗(MR)調整為接種麻腮風疫苗。也就是說麻腮風疫苗共接種2劑次,8月齡、18月齡各接種一次。
變化五
2021年版免疫程序建議將表面抗原陽性或不詳的母親所生新生兒,接種第1劑乙肝疫苗時間從“出生后24小時內”調整為“出生后12小時內”。
將乙肝疫苗接種的“低出生體重”明確界定為出生時體重<2000克者,建議其出生后盡早接種第1劑乙肝疫苗,并在滿1月齡、2月齡、7月齡時重新按程序再完成3劑次接種。
體溫超過37.3℃;
重度營養不良,嚴重佝僂病、貧血等;
處于疾病急性期,比如正在腹瀉、嚴重咳嗽等;
近期受過外傷或做過手術;
過敏體質或患哮喘、蕁麻疹,且處于過敏發作期;
患嚴重皮炎或有皮膚感染、濕疹;
患有心臟病、肝炎、腎炎、活動性結核病;
腋下或頸部淋巴結腫大;
有腦病或神經系統損傷,如腦炎后遺癥、癲癇;
神經心理行為發育遲緩;
防御機能不全,患有免疫缺陷病等。
1、接種完之后都要留在醫院觀察半個小時左右。
2、不要用手觸摸針孔處。
3、回家后也要留意寶寶的反應,發生有不適應該立即處理。
4、回家之后兩三天內都不要讓寶寶做特別激烈的運動。
1、帶上預防接種證這個本子千萬不能忘記,防疫站的工作人員需要在這個本子上做登記。如果有些疫苗沒有注射,那么將來會影響到孩子入學。
2、水杯和水,打完針后要多喝水,所以媽媽千萬不要忘記帶水。
3、小被子,冬天就帶上一個小被子,畢竟寶寶還小,如果打完針有點冷,那么就用杯子給寶寶披上,這個適合比較小的寶寶。夏天就帶上薄一點的絲巾,如果防疫站的空調開太冷,那么抱著孩子披上絲巾可以防止被空調風吹到。
4、衣服外套,打完針要回家的時候,有些寶寶會覺得有點冷,那么媽媽帶有寶寶的外套就可以給寶寶穿上。特別是春、秋、冬這三個季節。
5、奶瓶和奶,比較小的寶寶,媽媽一定要記住帶這個東西,因為接種預防針后,需要在防疫站停留半小時,如果孩子餓了,媽媽可以沖奶給孩子吃。
6、尿不濕,還要穿尿不濕的媽媽一定要帶上這個。畢竟注射預防針需要在防疫站停留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如果孩子突然大便了,那么媽媽可以立刻給孩子換。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