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是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種癥狀,因為貧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而還有些人不太清楚貧血的癥狀,因此我們便來了解一下貧血癥狀表現有哪些?貧血是怎么造成的?
貧血患者一般有原發疾病的相關表現和貧血的表現,身患貧血時,病人最先有臉色蒼白、頭昏、乏力的癥狀。還會表現為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有的還會出現腹部消化不良。運動能力下降,出現四肢乏力,耐力下降。嚴重者可以出現胸悶氣短等表現。紅細胞性貧血的患者,除開出現上述病癥之外,還會出現四肢麻木乏力、味蕾減低等病癥。貧血和很多原因都有一定的關系,有可能和遺傳有關系,或者是長期的營養不良,都會引發貧血,也有可能是疾病引起的。比較嚴重的貧血會出現發慌、氣短的癥狀,乃至會由于貧血而造成心臟肥大。
貧血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缺鐵性貧血缺鐵而影響血紅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貧血,見于營養不良貧血、大量成長期小量出血和鉤蟲病;只要是女性就比較容易患上缺鐵性貧血,這是因為女性每個月生理期會固定流失血液。所以平均大約有20%的女性、50%的孕婦都會有貧血的情形。如果貧血不十分嚴重,就不必去吃各種補品,只要調整飲食就可以改變貧血的癥狀。比如首先要注意飲食,要均衡攝取肝臟、蛋黃、谷類等富含鐵質的食物。血紅蛋白低于正常參考值下限則為貧血。此外,紅細胞生成減少導致的貧血。比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等,都是由于紅細胞生成減少、血紅蛋白合成障礙引起的貧血。
針對貧血的治療,首先要通過血常規等檢查來確診貧血的類型。如果是缺鐵性貧血,主要是慢性失血或吸收障礙導致鐵缺乏而引起的貧血,此時需要補充鐵劑治療。還有就是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是因為缺乏葉酸或維生素B12導致的,治療上需要補充葉酸或維生素B12。還有一些貧血是由于造血功能衰竭而導致的,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治療上患者需要口服免疫抑制劑如環孢素。臨床上還有因紅細胞破壞過多所導致的貧血,如溶血性貧血,治療上大多數是需要使用糖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來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需要促進骨髓造血治療甚至干細胞移植,白血病,骨髓瘤等血液系統惡性疾病引起的貧血,需要給予化療或干細胞移植才能得到糾正。而某些慢性病引起的貧血,比如腎功能不全引起的貧血,需要給予促紅素,補充鐵劑,糾正腎功能不全治療才能有效。所以貧血的病因不同,治療方法不同。
貧血患者調理分為飲食、藥物方面,一般在飲食上多吃點一些具有補血功效的食物,比如菠菜芹菜,還有一些顏色鮮艷的水果,西紅柿、黃瓜、百香果、榴蓮、龍眼、櫻桃等。另外還可以適當的攝入一些中成藥制劑,比如阿膠口服液,氣血和膠囊,八珍顆粒,驢膠補血顆粒,健脾生血顆粒等等。藥物方面還有西藥,主要是針對于病因,比如缺鐵性貧血,可以補充硫酸亞鐵;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可以選擇服用葉酸、維生素b12來治療。貧血患者主要從飲食方面進行調理,平時需要注意飲食合理性,保證營養均衡,可以多吃豬肝、紅棗、雞湯等食物,增強營養,糾正貧血。如果癥狀無法緩解,可以去當地醫院中醫科就醫,服用補血益氣的中草藥調理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