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7-30 08:42:02 編輯:5號網-hzq 0
前幾天的雨衣爸爸被人們所熟知,在大晴天的坐在地鐵口等待著女兒“回家”,可是網上還有質疑之聲,雨衣爸爸的家屬對此做出了回應!
7月29日中午,紅星新聞記者再次聯系到張某月姑姑,她對網友的質疑一一進行回應。
這名親屬表示,25日當晚,她陪著張某月母親毛女士在賓館休息,張父說要回家住。后來,張母回家后打電話告訴她,張父在地鐵口坐了一夜,直到早上才離開。
之后,張父身披雨衣、戴著墨鏡、推著自行車的照片開始在網上流傳。“本來只是想默默地悼念一下,我們至今都不知道那些照片是誰拍的。”
張某月姑姑說,家屬剛開始沒想到這件事會引發關注,有網友質疑他們也理解,沒打算發聲,畢竟張父的行為可能讓不知情的人產生疑惑。但因為質疑越來越過分,她不得不站出來。
“那天他是穿著這身雨衣和女兒分別的。戴的墨鏡是女兒給他買的,口罩上有洞是不想呼吸時有濕氣把眼鏡熏模糊。”張某月姑姑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張父一直在自責沒有教會女兒游泳,28日她見到了張父,“(他)表面上還算平靜,不過有時突然亢奮,尤其是我問他為什么那樣打扮時。”
張某月父親同事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張父在鄭州某單位擔任科長,7月27日他們單位將他的情況上報給單位上級部門,“目前單位的領導和同事都不敢去打擾他,想讓他自己一個人安靜安靜。”
據媒體報道,張某月是鄭州市某藥店銷售員,已經結婚兩三年,有一個兩歲的孩子。“720”鄭州地鐵事故發生時,她正和丈夫坐在一起,后來洪水進入車廂,混亂中他們被沖散。
此前,網上也出現質疑張某月丈夫的言論,“為什么沒能保護好妻子?連老婆都救不了。”張某月姑姑表示,夫妻二人十分恩愛,其丈夫并不會游泳,身體也不是很好,已經盡最大努力去保護妻子了,作為娘家人他們一點也不會去埋怨其丈夫。
張某月姑姑希望大家互相諒解,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吵架上。她說,最近總是半夜醒來,遲遲難眠,“特別感謝那些獻花祭奠的素不相識的朋友們!”
1、當水漫過車廂地板,不用擔心有觸電危險
當水漫過車廂地板或者儀表臺的時候,會自動的斷電,所以大家不要擔心會有觸電的危險。停電以后所有的電控部分,包括電動的門電控的車窗都不能夠正常使用的,應急燈點亮,提供應急的電源和通訊使用。
2、不要驚慌,要聽從專業人士的指令
一定不要驚慌,要聽從專業人士的指令,他會帶領我們逃生。在沒有得到明確的指令之前,千萬不要強行的去扒開車門或者砸碎車玻璃逃生。
3、如果水位穩定,從車廂逃生通道有序的撤離
如果水位比較穩定且很低的時候,在專業人士的指令下,我們可以人工打開車門或者砸碎玻璃的4個角,從車廂前部的逃生通道有序的撤離。
4、無法撤離時,要快速返回車廂
如果撤離以后,發現水上升的很快,無法從維修通道撤離的時候,要快速地返回車廂,緊閉車廂的車門車窗,等待救援的人員。
在車廂里等待救援時
1。要沉著冷靜,保持手機開機
我們可以指定一部分人去打求救電話。
2、盡可能的提高身體的位置
比如站在座椅上或者抓著護欄或扶手讓自己飄起來。
3、我們要積極開展自救
當水位已經漲到天花板附近,我們沒有辦法呼吸的情況下,這個時候只能拼死一搏,采用最后的求生手段就是砸窗開門逃生。
地鐵最早是英國發明的。
1863年1月10日,地鐵誕生地倫敦,一條長達6km、從Paddington到Farringdon、由英國律師Charles Pearson查爾斯·皮爾遜于1843年設計并投資的世界上最早的地下式城市鐵(Metropolitan Railway)“大都會地區地鐵”正式通車運營,動力是向英國鐵路公司租借的蒸汽機車。
盡管這段路程只有幾公里,但這條線路還是非常成功的,第1年這條地鐵就運送了950萬人次的旅客。皮爾遜因此被譽為“地鐵之父”。
地鐵主要靠電力。
地鐵是沿著地面鐵路系統的形式逐步發展形成的一種用電力牽引的快速大運量城市軌道交通模式,其線路通常敷設在地下隧道內,有的在城市中心以外,從地下轉到地面或高架橋上敷設方式。
地鐵是鐵路運輸的一種形式,對該詞有兩種理解:
指在地下運行為主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即“地下鐵道”或“地下鐵”(Subway,tube,underground)的簡稱;許多此類系統為了配合修筑的環境,并考量建造及營運成本,可能會在城市中心以外地區轉成地面或高架路段。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