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9-19 11:35:48 編輯:5號網-qiwen 0
三位航天英雄已經順利返回,那么航天員返回地球后為什么要進行隔離呢?航天員返回地球后有哪些癥狀?航天員回來后身體有哪些傷害呢?
返回地球后,航天員們還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隔離觀察期。難道太空中也有新冠病毒?其實呢,航天員回地球后隔離和新冠病毒沒有關系。航天員在太空中不會感染病毒,因為航天器艙內的環境控制得非常好。航天員落地后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隔離,是因為長期的飛行會使航天員各方面身體情況發生變化,免疫力也會下降,因此采取隔離措施主要是出于對航天員的保護。落地后航天員需參照三級隔離制度進行隔離。黃偉芬解釋說,這個階段叫做“隔離恢復階段”,主要是讓航天員保證充分的休息和膳食營養,適度地做一些活動,促進體液的再分布,改善心血管調節功能,同時還要進行相關的理療保健和身心調養。
1、骨骼萎縮:在地球上,人體的骨骼和肌肉發揮支撐作用,能抵抗重力,而長期待在太空中,屬于失重的環境下,人處于一種漂浮狀態,由于缺乏運動和重力,身體的負擔變得極小。不過,神舟十二號三名宇航員在太空艙空間里還開辟了專門的鍛煉區。
2、肌肉退化:在地球上,肌肉在重力作用下處于緊張狀態,而且在人們行動的過程中,會時刻克服著地球的引力進行作功,相當于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鍛煉”。而在太空環境中,一般不需要克服引力做功,肌肉長時間處于放松狀態,那么就會發生“萎縮”現象,在太空待的時間越長,這種“萎縮”效應就越明顯。所以,在空間站中專門配備有供宇航員“鍛煉”的跑步機,可以減輕一部分肌肉出現的問題,但不能完全杜絕。
3、不能站立:國內外許多宇航員返回地面后,一般都是由工作人員把他們從返回艙中抬出來,放到擔架或者座椅上。因為人的立位耐力在下降,立位耐力是人在安靜站立時的耐受時間。一般,大多數人都能站立20-30分鐘不會暈倒。
4、頭暈或暈厥:由于在太空環境中,血液、體液對周圍支撐組織的作用力,從地球的向下轉變為各向同性,從而引起血液、體液的向上倒流以及向四周流動,身體重心上移,從而引發上半身變大、體型趨圓、頭部和面部腫脹、顱壓變大、靜脈曲張等一系列問題。有研究數據表明,大約有20%的航天飛機宇航員和80%的國際空間站宇航員,返回地球后,會出現頭暈或暈厥現象。
日前,3位神舟十二號航天員返回地面。有網友好奇,為什么他們露面時一直坐著?因為航天員在太空中處于失重狀態,3個月都不需要用腿腳走路,會出現骨質疏松、肌肉萎縮等問題。而且他們初回地球重力環境,身上穿的航天服也很重,貿然站立容易摔倒甚至骨折。
1、太空病
指宇航員在高壓環境下工作,面臨著包括運動病、細菌感染、太空失明癥、心理問題以及有毒塵埃在內的一系列健康威脅。在無重力的太空環境下,宇航員的身體會像處在青春期的少年一樣,出現各種變化,是指宇航員在太空環境下由于零重力、失重和其它與重力有關的改變所引起的病癥,太空病在進入太空后3天開始緩解。此外,由于零重力環境的影響,反惡心的藥物只能通過皮膚藥貼或者注射的方式服用。
2、太空輻射
是一種包含伽瑪射線、高能質子和宇宙射線的特殊混合體。人類的航天員基本上從未經歷過完全劑量的太空輻射。即使是長年運轉的國際空間站,由于它的軌道也僅僅只在地球上空的400千米處。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