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6 10:05:38 編輯:5號網-qiwen 0
化石在我們的生活中應該算的上是比較遙遠的,但是有一男子在散步的時候就意外發現了恐龍蛋化石,這是不是真的?恐龍蛋化石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1月15日,據報道,1月14日下午,廣東省河源市博物館副館長蔣安春帶孩子散步時,竟然在河義路附近意外發現了恐龍蛋化石。
于是,蔣安春第一時間將照片發給了河源恐龍研究所,工作人員得知情況后立馬趕往現場查看。
最終,發現了一顆完整的恐龍蛋化石,三顆恐龍蛋化石嵌在圍巖里面,另有五顆帶有蛋皮化石的蛋印。
河源恐龍研究所工作人員黃先生說,“這些都是工地炸山炸出來的,有一顆是好的,三顆半的,零零碎碎還有幾顆蛋印,不排除有恐龍骨骼和其他化石的可能。”
黃先生稱,研究所已購置了檢測設備,春節后會去各個區域詳細調查。“當晚,恐龍蛋化石就被運回了研究所修復工作,后期會進一步研究,研究完后會將恐龍蛋化石放到河源恐龍博物館。”
對此,網友們紛紛表示,“散步都能發現恐龍蛋化石,簡直不可思議!”“真意外啊!不過應該很有研究價值!”“在我們河源就是這樣,‘恐龍之鄉’!”
像其它古代生物一樣,恐龍的遺體及其生活遺跡被埋藏在地下,在一系列的地質作用的過程中,軟體部分很快就腐爛了,只留下硬體部分慢慢地被礦物質所填充并與其內部的物質發生替換。由于替換是在分子的水平進行上,所以動物體硬體部分的形狀被保留了下來,而其中的成分已經被周圍的巖石同化了。這種成分被巖石替代了的動物骨骼就叫做化石。恐龍的化石常見的是恐龍的骨骼。但是,恐龍的頭骨不容易保存成化石,一旦發現將被視為稀世之寶。我國著名的馬門溪龍發現的時候就沒有頭骨,直到90年代才在自貢附近發現了它的頭骨。
另外,恐龍行走時留下的腳印,有的能被后來的泥沙充填,也容易形成化石。這種化石并不是恐龍遺體石化后形成的,而是恐龍在地面留下的印跡隨著泥土變成巖石所保存下來的層面結構。這種化石的過程中只有石化過程,沒有物質替換過程。
恐龍蛋化石價值42萬美元。
1984年在中國出土一件有6500萬年的歷史的“恐龍蛋窩”化石。本“恐龍蛋窩”化石出土之后,幾經輾轉流失到中國境外,此件“恐龍蛋窩”化石包含22枚盜蛋龍恐龍蛋,其中19枚恐龍蛋中可見初具雛形的恐龍胚胎。
2003年,一名美國收藏家在美國公開拍賣會上以42萬美元將其買下,后經多方交涉無償歸還中國。這也是中國首次通過途徑追索流失國外的古生物化石。
根據保存的化石類型,恐龍化石可以分為骨骼化石、蛋化石和足跡化石三大類。目前,中國根據骨骼化石研究命名了308種恐龍,根據蛋化石命名了70種恐龍蛋,根據足跡化石命名了60種恐龍足跡。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