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0-13 18:17:33 編輯:5號網-lkn 861
引起凍瘡的原因是身體微循環不好所導致,簡單來說,就是因為天氣寒冷,所導致身體機能變慢的原因。關于,長凍瘡是缺乏什么營養?冬季最缺的4種營養素。小編來為您一一解答!
凍瘡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寒冷,所以當天氣轉涼進入冬天時,除了加強鍛煉、注意保暖之外,我們還可以多吃一些熱性食物,例如羊肉、狗肉、鹿肉、牛肉、生姜、胡椒、肉桂等,另外,常服當歸生姜羊肉湯對預防和治療凍瘡有較好療效。久服可補血活血、溫陽益氣、強身健體。還可用生姜、當歸、紅花、川芎各10克,同浸于500毫升白酒中,一周后即可服用,每次飲酒10毫升,每日2次。相對應的,梨、綠豆等寒性的水果和蔬菜則要少吃一些哦。
根據第三次全國營養大調查,中國人目前最缺乏的是鈣。全國人均每天攝入量還不到400毫克,僅達到RDA(如果人體長期攝入某營養素不足,就會發生缺乏癥的危險。當攝入量達到某一數值時,人們就沒有發生缺乏癥的危險。該數值稱為RDA值。)要求的800毫克的49.2%。因為缺鈣而引起各類骨病屢見不鮮,比如骨質疏松、手足抽搐癥、骨發育不全、佝僂病等。家庭日常的食物中,含鈣較多的有牛奶、奶酪、雞蛋、豆制品、海帶、紫菜、蝦皮、芝麻、山楂、海魚、蔬菜等。
目前我國居民每天攝入的鐵量已達到RDA值,但由于其攝入的鐵主要是來自于大米、堅果、黑葉蔬菜等植物中的非血紅素鐵,其利用率和吸收率較低,遠遠低于動物性食物中所含鐵的吸收率。加之,我國居民習慣食用谷物,而谷物中含有濃度較高的植物酸,植物酸會明顯抑制人體對鐵的吸收。所以,盡管我國居民攝入的鐵量不低,但真正被人體吸收的鐵卻較少,并不能滿足人體的需求,這使得我國居民存在著廣泛的貧血現象,尤其是婦女、兒童和老人。人體缺鐵時,可引發缺鐵性貧血,出現食欲減退、煩躁、乏力、面色蒼白、心悸、頭暈等癥狀。
全國人均每天攝入量為476微克(其中157微克為維生素A,319微克來自β-胡蘿卜素的轉化),僅為RDA要求的800微克的61.7%。維生素A的主要作用是維持暗光下的視覺功能以及維護上皮細胞組織的健康。維生素A缺乏的人有可能會出現一些皮膚干燥、粗糙,眼睛干澀、怕光的現象。
暨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核醫學科主任徐浩對中國大城市維生素D狀況調查進行分析說,直接影響骨質狀況的成分是鈣與維生素D,而中國大城市人群(20歲以上)中,維生素D正常的人僅占0.67%,嚴重缺乏者達到21%。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它是調節鈣代謝的三大激素之一,可以防治骨質疏松和兒童佝僂病,對骨骼健康非常重要。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它的作用還遠不止這些。近年的研究證實,維生素D缺乏還與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脂肪肝、類風濕性關節炎、口腔疾病、多發性硬化癥等常見慢性病有關。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