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1-10 09:56:37 編輯:本站整理 978
每個家庭每天都會做美味食物,不過并不是每一餐都可以剛剛好吃完,這樣就會有剩菜,對于剩菜我們應該如何妥善保管也是對家人健康的重要責任。
民眾食用剩菜前加熱透徹與否非常重要。要成功殺死食物中殘存的微生物,溫度至少要高出60℃較恰當。特別是,體積較大的食物,如烤雞、大雞腿、年夜菜常見的蹄膀更要充分加熱。正如英國專家所言,使用加熱過程中無法進行攪拌動作的微波爐時,更要小心注意加熱不均的問題。因此,顏宗海醫師建議,在處理上述食材時,不妨選擇電鍋、蒸籠等工具加熱較有保障。
如果在開動前事先得知家中成員不返家用餐,或自知餐桌上的佳肴無法在一餐內食用完畢。民眾不妨可在動筷前,先使用干凈的餐具,拿取當餐的食用量,并同時將剩余菜肴加以分裝。
這樣的方式,不僅能避免食物因反覆翻攪,大面積接觸到空氣中的細菌、微生物,同時也能防止料理因使用筷子進食不慎沾附唾液,經由夾取、攪動的動作,沾附其他食材,而增加病菌滋生的風險。
由于每道料理所使用的食材、烹調、調味方式不盡相同。因此,在冷藏剩菜時,最好能將不同的料理各自分開包裝、保存,才能避免彼此間的細菌、微生物交互感染。
非冷盤的剩菜進冰箱前,一定要確保食物已經放涼,溫度與室溫相近再冰,才不會導致熱的食物因瞬間接觸冷空氣,使水蒸氣大量凝結,增加食物變質風險(微生物遇水活性更佳)。且這樣的動作,也有助于避免食材高溫影響冰箱冷藏柜的4℃恒溫,進而影響其他存放于冰箱中食物的風味及品質。
多數人保存菜肴時,除了一般保鮮盒、瓷器外,多會選擇以原先餐盤包覆保鮮膜的方式收藏。但要注意的是,為避免高溫而有塑化劑殘留的疑慮,不論是放入電鍋加熱,還是微波前,都應先將保鮮膜去除較恰當。
最后,顏宗海醫師也提醒,一旦在食用非當餐食物,或生鮮類食材后,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疑似急性腸胃炎癥狀時,應立即就醫尋求專業醫師治療,較有保障。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