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2-25 10:16:40 編輯:本站整理 1198
湯圓是每年元宵節大家都會吃的美食,不過在中國的沿海的部分地區也有元宵節吃元宵的說法,當看到元宵的時候卻又發現元宵和湯圓長的差不多,那么二者究竟有什么區別呢?
在中國一年中有兩個節令會吃到「湯圓」,首先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習俗上會搓湯圓祭拜神明和祖先,吃湯圓也象征了祈求團圓、圓滿的概念,「吃一顆湯圓就會長一歲」。
第二個節令是農歷元月十五日的「元宵節」,雖然大家都說元宵節當天吃湯圓,但從傳統上這天吃的其實叫「元宵」,也有全家人團圓的意思?!笢珗A」和「元宵」的外型不易分辨,因此許多人認為是一樣的食物,其實兩者最大差別在于制作過程的不同,口感也有些許差異喔!
外型渾圓的是「湯圓」
形狀較不完整的是「元宵」
一、口味的區別
湯圓:湯圓除了甜的,還有咸味的,既有包餡的,也有無餡實心的。其中咸味的湯圓基本是中間不加餡料,靠湯入咸味;而無餡實心湯圓則非常清淡,只是在湯里放入少量白糖,不像芝麻花生餡的那么油膩,適合怕油的人士選用。
元宵:最大特點就是甜,餡料種類相對少一些,主要是黑芝麻、五仁、豆沙等,再加些白糖。
二、餡料的區別
湯圓:最早以黑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棗泥為主。現在人們的口味越來越挑剔了,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元宵和湯圓兒也打破傳統,向水果口味兒進軍了,近兩年還出現了咖啡、抹茶等西式口味的,有點兒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
元宵:最早以什錦餡兒、棗泥餡兒為主。什錦餡兒其實就是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混合在一起的,感覺特像月餅里的五仁兒餡兒。
三、制作工藝的區別
湯圓:做湯圓兒的過程,就像包餃子。需要先把糯米面和好,醒透;然后做餡兒,餡兒里的水份含量比元宵餡兒多,可以像餃子餡兒一樣散著,也可以揉成小球兒;最后揪一塊兒面,捏成片兒,把餡兒包在里面,揉成球兒就可以了。
元宵:是以餡兒為主的,先把餡兒做好,切成小塊兒,然后把餡兒放在盛有糯米面的大笸籮里來回搖(現在是用機器),搖到餡兒的外面滾上一層厚厚的糯米外衣為止。
四、口感的區別
湯圓:表皮兒勁道,餡兒料也有嚼勁兒,煮出來的湯會比較粘稠,有點兒像喝米湯的感覺。
元宵:表皮兒光滑、口感細膩,由于餡兒里水分多,所以湯圓被咬破的那一剎那,餡兒會像流沙一樣流出來;此外,湯圓煮出來的湯比元宵清亮。
湯圓是「搓」出來的,元宵是「搖」出來的!?
搓湯圓:湯圓是用糯米粉加水揉成團,包入餡料后用手不斷搓揉成圓形,表面比較平滑、外觀形狀一致;而因為糯米團含有的水份較多,煮好的湯圓口感會比元宵還要細膩黏口。
搖元宵:元宵則是將餡料切成約骰子大小的方塊,沾水后置于有干糯米粉的竹篩上,以逆時鐘或順時針的方向滾動數次;當內餡沾黏薄薄一層的糯米粉后,將其放入一旁預備的開水約2秒,撈起瀝干后再放于竹篩滾動,重復動作約8~12次,直到滾成適中的大小。
元宵是利用手工滾動的勁道蘸取糯米粉,慢慢滾成圓形,因此表面略呈顆粒狀,咬開的內餡也不是整齊的圓形;另外因為皮較薄、含水量低,吃起來相對有咬勁,餡料也比較松散。講究手工力道的元宵做法較費工,通常元宵節前后才能在市場買到;湯圓則比較普及化,超商一年四季都有販售。
1.用茼蒿、油蔥酥煮成湯頭,搭配包著肉餡的鮮肉湯圓,就是經典的傳統客家味!
2.最常見的紅白小湯圓,除了煮成甜湯,也能加入豬肉、韭菜和香菇煮成咸湯圓,作為正餐享用。
3.除了紅白小湯圓外,客家人吃的甜湯圓里頭通常不會包入餡料,一大顆扎實的大湯圓,淋上黑糖和姜汁,就是客家人最熟悉的滋味。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