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4-07 20:09:38 編輯:5號網-zhaowei 2620
白芨有野生和人工種植的,野生的白芨收割起來比較麻煩,而且產量有限,因此,白芨也逐漸的大規模種植。那么,白芨什么時候種植好?白芨怎么種植?
3月初種植,栽植深度3㎝。生長期需保持土壤濕潤,注意除草松土,每2周施肥1次。一般栽后2個月開花。花后至8月中旬施1次磷肥,可使塊根生長充實。
白芨喜溫暖、陰濕的環境,如野生山谷林下處。稍耐寒,長江中下游地區能露地栽培。耐陰性強,忌強光直射,夏季高溫干旱時葉片容易枯黃。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質多的沙壤土。常生長于較濕潤的石壁、苔蘚層中,常與灌木相結合,或者生長于林緣、草叢、有山泉的地方,亦生于海拔100-32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下,棟樹林或針葉林下,在北京和天津有栽培。白芨生長的石頭均是砂巖類,這樣白芨才能吸收到毛管水、從而牢牢地吸在上面。
白芨種植可采用播種繁殖法,但因其種子很細小,發育是不完全的,故需用培養基無菌接種,操作及其復雜,很是罕用。
屬類:白芨是蘭科, 白芨屬的一種。
注意事項:在種子繁殖時,播前先把種子用冷水浸泡,加以草木灰和新高脂膜,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加強呼吸強度,才能提高種子發芽率;3月初種植,栽植深度厘米。
白芨的常發病主要的黑斑病,一般來說我們采取用70%甲基托布津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有時有根結線蟲病危害,用3%呋喃丹顆粒劑灌施盆土。
分株繁殖:春季新葉萌發前或秋冬地上部枯萎后,掘起老株,分割假鱗莖進行分植,每株可分3-5株,每株須帶頂芽。
采收及加工:白芨種植2-3年后,9-10月地上莖枯萎時,將塊莖單個摘下,選留新稈的塊莖作種用,剪掉莖桿,在清水中浸泡1小時后洗凈泥土,放入沸水中煮5-10分鐘,取出曬干。
白芨為蘭科白芨屬植物白芨的干燥根莖。別名白根、地螺絲、白雞娃、羊角七、連角芨草、紫蘭等。具有補肺止血、消腫生肌等功能的常用中藥。主治肺結核咳血、支氣管擴張咯血、胃潰瘍吐血、尿血、便血等,外用治外傷出血、燒燙傷、手足皸裂等癥。現在用白芨做的膠膜塊,用于肝脾手術貼在刀口處,代替血鉗子,效果特好,具有快速凝血作用,可代血漿多用于外科手術。主產于四川、云南、陜西、安徽、湖北。貴州也有栽培。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