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0-29 15:21:09 編輯:5號網-qiwen 0
把之前買的年糕做了湯,結果在吃年糕的時候覺得這年糕一點嚼勁都沒有的,這是不是買到假的了?改用什么方法來辨別年糕的真假?
年糕是用大米或糯米,煮成飯用打制或水磨成粉后壓制而成的糕,是我國的傳統美食,一般來年糕是沒有假的一說的。年糕有紅、黃、白三色,象征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小孩身高一年比一年高。所以前人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
辨別顏色,對顏色白潤、色澤光鮮的年糕要留個心眼;聞氣味,硫磺熏蒸后總會留下異味,硫磺熏制過的年糕酸澀的水磨氣味會比較重;觀察年糕表面,若年糕表面有綠豆般大小的紅點,則很有可能是經過硫磺熏制的,因為硫磺粉熏蒸時散發出來的水蒸氣冷凝后掉在年糕表面上有時會結成紅點。
有一只怪獸稱為“年”,生活在森林里,餓了就捕捉其他動物充饑。可到了冬季,大多數動物都選擇冬眠。“年”實在太餓了,就下山傷人,捉人充當食物,讓當時的百姓苦不堪言。后來有個部落稱“高氏族”,每到嚴冬,預計怪獸快要下山覓食的時間,事先用糧食做大量食物,搓成一條條,切成一塊塊然后放在門外,人們躲在家里。“年”來到后找不到人吃,饑不擇食,便吃起了門前放著的糧食條塊以飽腹,吃飽后再回到山上去。人們看怪獸走了,都紛紛走出家門相互祝賀,慶幸今年又躲過了“年”這一關,平平安安,又能春耕作準備了。這樣年復一年,這個避獸害的方法就傳了下來。因為糧食條塊是高氏所制,目的為了喂“年”度關,于就把“年”與“高”聯在一起,稱作為年糕(諧音)。
1、做法
年糕是直接用生的米(黏性大的米,如糯米),用石磨磨成粉,或直接用糯米粉和水后靜置,然后蒸熟,做成形狀后可炸或蒸。年糕是北方流行的美食,臨近春節,農歷十二月25日、26日起,家家戶戶習慣開始忙著蒸年糕,以備年節食用。
糍粑則是用熟糯米。糍粑是用熟糯米飯放到石槽里用石錘搗成泥狀制作而成,是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流行的美食。(因地方差異,有的也用竹代替)此類型的食物都可以叫糍粑。打糍粑是中國南方各地的春節風俗。
2、口感
一般糍粑是用整粒的糯米煮熟做,追求顆粒感,而年糕多用糯米粉做,口感細膩(也有用糯米磨成粉的)。
3、制作方法
年糕是用黏性大的米或米粉蒸成的糕。而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后所制成的一種食品,是把熟糯米飯放到石槽里用石錘搗成泥狀制作而成。
4、制作時所需要的器皿不一樣。
制作糍粑有個關鍵的器皿,即石臼,糯米需要在泡完水以后倒入石臼舂爛至膠狀,這是做糍粑的關鍵器皿,用石臼做出來的糍粑,口感相比年糕略微粗糙。
5、吃年糕和糍粑的地區有所不同。
年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食物,南北方都吃的。而糍粑是南方的特有的食物,貴州、重慶、四川、江西、湖南、福建、湖北、廣東、廣西、陜西等省市都有。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