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2-15 17:01:24 編輯:5號網-qiwen 0
每年的冬至并不是固定的日子,有著稍許的變化,冬至的到來是不是意味著天氣越來越冷呢?冬至過后是白天變長了還是變短了?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冬至以后越來越冷。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冬至過后太陽由南回歸線開始向北移動,南半球白天逐漸變短,夜間逐漸拉長;而北半球白天逐漸拉長,夜間逐漸變短。冬至過后至立春,南半球獲得第二輪太陽熱輻射,天氣逐漸變熱是南半球的夏季;而這時的北半球就相當于獲得二輪“冷輻射”,所以冬至過后至立春北半球最冷,才有冬至過后開始數九之說。
白天變長了。太陽的直射位置由赤道向北回歸線移動,由于北半球受太陽照射時間變長,所以會出現晝長夜短的現象,但冬至過后白天雖說要變長一些,但這變化并不是立馬就能感受到的,是隨著時間一天天延長的,大約一天比一天長一分三十秒,一直到夏至,在夏至日當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這一天北半球的白晝最長,而在北極圈,則會出現極晝現象。
小寒。冬至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而小寒是冬季的第6個節氣,此時太陽黃經為285°,于公歷1月5-7日交節,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
三九天最冷。俗語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中當最寒冷的時候是在"三九天"到“四九天”這短時間,冬至時由于地表存有溫度所以不會很冷,而冬至之后雖然太陽高度角漸漸高起來,但進程相對緩慢,每天散失的熱量仍大于接收的熱量,所以到了“三九、四九天”時地表積熱最少,也就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了。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