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7 10:31:57 編輯:5號網-qiwen 9
清明節的時候是有吃青團的習俗的,這個清明吃青團它是怎么來的呢?在清明節這天的時候吃青團有什么樣的寓意在里面的?
相傳是因晉文公紀念“割肉奉君”的介子推,把清明節的前一天定為寒食節,這一天大家不能生火做飯,只能吃冷食。而冷食是事先做好無需加熱的食品,青團正好是這種食品,大家也就紛紛吃起了青團。后來寒食跟清明節連在一起,吃青團也就成了清明節的一項習俗了。
1.懷念祖先
清明節吃青團子并不是從現代開始的,其實一直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的時候,講究清明節的三天之內不能動火做飯,于是大家會準備一些烙餅,包子等不需要開火的食物,但是這些食物吃多了會無味,而且存放時間并不是很久。于是大家就用清明節特有的艾草汁和在面粉里面制作成青團。蒸熟的青團散發著艾草的香氣,既好吃又能飽腹,而且放置的時間比較久,所以這個習俗也就流傳至今。因此現在大家清明節吃青團也就是懷念祖先,尊重祖先的習俗。
2.企盼團圓
青團當中的“團”字也就寓意著團圓,所以在清明節吃青團也是寓意著能夠全家團圓的意思。所以一到清明節的時候,全家人都會在一起來制作青團,蒸出來的青團非常的香,每人吃上一個都感受到清明節的傳統節日風俗氛圍。
3.得到庇佑
清明節的時候會準備各種食物來祭祀祖先,而青團著是在這些祭祀供品當中不能缺少的。那么祭祀完畢后的這些食物并不會扔掉,因為在中國人的觀念當中,祭祀后的食品如果吃下去的話,一定會得到祖先的庇佑。所以清明節吃青團也是希望得到祖先的庇佑,不管在事業,生活還是身體上面,都能夠變得越來越好。
清明節吃的傳統食物有青團、雞蛋等。青團又稱清明餅、棉菜饃糍、茨殼粿、清明粑、艾葉粑粑、艾糍、清明果、菠菠粿、清明粿、艾葉糍粑、艾粄、艾草糕、清明團子、暖菇包、艾草青團等等。
清明節風俗有掃墓、踏青、植樹、蕩秋千、放風箏。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踏青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