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9-21 08:31:37 編輯:5號網-qiwen 364
寒衣節又叫祭祖節,這一天標志的嚴冬的到來,有送寒衣的傳統。據說寒衣節和孟姜女有關,同時還有其他的由來和寒衣。下面5號網小編為大家介紹。
寒衣節,每年農歷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于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
2016年寒衣節是10月31號,農歷十月初一,星期一,天干地支丙申年,戊戌月,丙戌日。
公歷:2016年10月31日
農歷:2016年十月初一星期一
寒衣節自古有之。據考證,早在周朝時,農歷十月初一是臘祭日,這天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詩經·豳風·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說從九月開始天逐漸要冷了,人們該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稱授衣節)。不過,前代授衣多在夏歷九月,日期不確定。
唐玄宗天寶二年八月下詔(《唐大詔令集》卷77),這一詔令直接影響到民間拜墓送衣的習俗。由于十月剛入冬,九月稍嫌早,所以,這一習俗在宋代便推移到了十月朔日。
宋代十月朔的習俗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授衣、祭祀和開爐。宋人祀先用“綿球楮衣”,后世稱之為“寒衣”,不過,宋人尚無此稱。
明代劉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春場》中詳細記載了當時的寒衣節:“十月一日,紙肆裁紙五色,作男女衣,長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緘,識其姓字輩行,如寄書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門,曰送寒衣。新喪,白紙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聲十九,男聲十一。”
在潘榮陛的《帝京歲時紀勝·送寒衣》中,則記載有清代寒衣節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晚夕緘書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于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