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7-19 10:53:18 編輯:5號網-hzq 0
過幾天就要到了一年之間最熱的時候了,這個最熱的大暑節氣應該要注意什么?在大暑的時候需要進補嗎?
炎炎大暑日,斂思以養神:大暑時間天氣十分炎熱,很容易引發腦血管病。這是因為高溫的天氣容易讓人血壓忽高忽低、情緒急劇波動、血黏度上升、精神不濟。所以在這個時候最好不要用腦過度,嘗試排除一切雜念,聚氣凝神,以養護身心。
炎炎盛夏,小心暑邪來襲:根據傳統中醫學理論,陽邪是由火熱之氣化成的,只在夏季出現,是夏季的主氣。一旦暑邪入侵人體,腠理便會打開,汗液分泌也會隨之增多。出汗過多導致體液減少的現象,中醫稱之為傷津。這種疾病一般伴有口干舌燥、大便偏干、尿液偏黃、心煩意亂等癥狀。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醫治,很有可能會因為超過生理代謝的極限而損傷元氣,從而引發身體乏力、氣短寡言等“熱病”癥狀,嚴重的情況可能導致昏倒、休克甚至死亡。
大暑進補宜清補
冬瓜水、綠豆湯等消暑佳品都深受大家喜愛。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使用這些寒涼之品,有些人由于出汗過多,使氣陰耗傷,容易出現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口淡乏味、精神萎靡、身體逐漸消瘦等“虛”的表現,這時如果一味使用寒涼之物,反而使胃口更差,營養吸收不良,嚴重的甚至會出現消瘦的情況;這種時候就需要適當使用清補的辦法。所謂清補,就是使用甘涼滋潤之品,補益人體損傷的氣陰,這種方法既避免了補氣藥的溫燥,又避免了清熱藥的苦寒傷胃,補而不燥,清而不寒,既消解了暑熱,又增強了體質。
常用的藥物有西洋參、石斛、麥冬等養陰之品,可以用來泡茶或煮湯;如果熱比較盛,小便較黃,口干較明顯者,可以加用竹葉、荷葉、西瓜皮等煮水代茶以加強清熱作用。
第一、合理的飲食
在中醫的角度里面認為天人相應,我們的身體要適應季節的變化,所以在夏天的時候我們要選擇性地挑選食物,讓我們的身體能夠適應季節的變化。在大暑這個時間段,想要做到養生,要保證我們每天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入,日常生活當中蛋白質有豆制品,魚蝦等富含優質蛋白,因為天氣比較熱的話,那么我們人體的新陳代謝也會比較快,熱量的消耗量也比較大,所以足夠的蛋白是每天必要的。另外,我們可以適當地給自己增加一些清熱解暑的食物攝入,例如綠豆湯,百合粥以及苦瓜等等。
第二、不要經常煩躁
現在天氣逐漸的熱炎熱,那么人們也會出現心煩意亂的情況,可能經常會出現吃不下飯,的情況,其實這樣的情況就代表著我們已經動了肝火,也就是情緒中暑,其實情緒中暑,我們要引起一定的關注,因為對于我們身體健康來說,有著一定的損害,尤其是對于老年人,容易造成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等的問題。
第三、做好防護
現在夏天一年比一年炎熱,而且還處在大暑的時節,太陽會非常的猛烈。所以在大暑時節想要出門游玩的話,一定要準備好一些,防止中暑的防護措施,提前準備好一些解暑的藥物,例如風油精,當自己出門游玩的時候,出現惡心,大量出汗以及體熱等癥狀,要立即趕往到陰涼的通風處進行休息,然后再喝一些綠豆湯,或者是淡鹽開水。
第四、少喝冰飲
當天氣出現炎熱的情況,很多人都喜歡喝涼水,甚至是冰水,或者是冰的飲料來進行解渴,其實天氣越熱,我們身體水分的流失就會越多,及時補水是正確的,但是如果們大量的吃喝冰水,或者是冰飲料,不僅會刺激到我們腸胃系統,同時女生還會出現痛經,血液淤積的情況。
第五、運動量不要太大
夏天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出去運動,但是運動消耗性比較大,流失大量的體液就等于流失了,我們體內大量的水分,身體內水分不足的話,心情也會容易干燥不安。所以在夏天的時候,我們盡量從事一些溫和的運動。例如打太極。選擇比較緩和的運動,讓我們的呼吸平緩,從容不迫,身體內的血管以及經脈,有機會得到足夠的休息,我們晚上散步的時候可以聽一些比較悠閑的音樂,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要過于的激動,更加不要經常發怒急躁。
馬上就要大暑了,因為天氣過于炎熱所以人們紛紛希望能下幾場雨來中和一下。一般說來,大暑節氣是華南地區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華南西部雨水最豐沛、雷暴最常見、30℃以上高溫日數最集中的時期,也是華南東部35℃以上高溫出現最頻繁的時期。在江南一帶有“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豐,糧豐棉豐”、“伏不受旱,一畝增一擔”的說法。在這炎熱時節,滴雨似黃金。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