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2-07 08:00:04 編輯:5號網-lkn 1448
魚,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我一種食物。那么不少人困惑,為什么吃年飯的時候,總會見到它的身影呢?關于,過年為什么要吃魚?過年吃魚的寓意。5號網小編來為您一一解答!
中國人過春節講究好意頭,希望“年年有余”,當然春節餐桌上少不了“魚”。甚至魚的名稱也特別挑上吉祥話代表昌盛的鯧魚或者魚體帶紅的紅目鰱、赤鯮、馬頭魚等。中國的南方人,吃年飯時,或者其他節日與盛宴,都是必須上一條全魚,這全魚還不吃掉,以表達年年有魚(余)的寄托。過年為什么要吃魚?很早以前就有在春節吃魚的習俗。魚的諧音“余”不僅僅代著盈余,也象征著降妖除鬼。
在古代的漢朝,畫在門叩上的魚在降魔中賦予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唐朝,魚的圖案會出現在門把上,大門上,柜子門,箱子門上,以便驅走鬼怪。所以門把手設計魚這一觀念對中國人在新年里吃魚有很大的影響。降妖除鬼則被慢慢的淡忘。同時把作為最后一道菜的魚不吃干凈,則是迷信于年年有余的說法。過年食魚的習俗,大江以南的不少區域,似乎有一個潛規則。魚是宴席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為吉祥物,意味著“年年有余”。有的地方,年飯時吃魚,要留頭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達新年“有頭有尾”的祈愿。
逢年過節,餐桌上都少不了它,取其“年年有余”、“魚躍龍門”之意,增添喜慶氣氛。鯉同“禮”諧音,過年吃鯉魚大吉大利。鯉魚的蛋白質不但含量高,而且質量也佳,人體消化吸收率可達96%,并能供給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A和維生素D。
過年吃鯽魚,鯽同“吉”諧音,過年鯉魚和鯽魚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河魚里的鯽魚,是春季食補的佳品。常吃鯽魚不僅能健身,還有助于降血壓和降血脂,使人延年益壽。民間認為,鯽魚分黑、白兩種,黑鱗鯽魚又稱“黑鯽”;白鱗鯽魚又稱“銀鯽”。普遍認為白鱗鯽魚質量較好,肉質細嫩、味鮮美;黑鱗鯽魚,土腥味重,肉質粗糙。入湯宜以白鱗鯽魚為佳,民間謂之“白鯽”。
過年吃鰱魚,鰱同“連”諧音,過年吃鰱魚連年有余。鰱魚味甘、性平而稍溫,入脾、胃經。有健脾補氣、溫中暖胃、烏發養顏、通乳化濕的功效。
過年吃鱖魚,有“富貴有余”的意頭,所以鱖魚也是年菜的重要選擇之一。鱖魚數百年來獨占“春令時鮮”的榜首,這是因為鱖魚肉質細嫩豐滿,無膽少刺,為春季淡水魚之上品。
吃魚的好處不少,但吃法上要保證健康。有關專家建議: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