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5-30 14:49:02 編輯:cwh 387
夏天到了,天氣也越來越炎熱,很多人在夏天的時候會很容易就出一身汗,下面5號網的小編為你們介紹出汗多是什么原因?出汗多怎么造成的?
汗是人體排泄和調節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氣味發生改變,則可作為某些疾病的一種前兆,應引起重視。以下就是從傳統中醫學角度對一些常見出汗現象的解釋: 自汗 不是因為天氣悶熱服用發汗藥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經常出汗稱“自汗”。
自汗多因肺氣虛弱、衛陽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氣短、畏寒等陽氣虛損的癥狀。多見于患有佝僂病的孩子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 盜汗 入睡則汗出,醒后則汗止。盜汗多因陰虛而致,陰虛則陽亢,陰不御陽,津隨液為汗,故常伴有五心煩熱、失眠、口咽干燥等癥狀。常見于肺結核浸潤期患者者。 戰汗 即全身戰栗后汗出,是熱性病過程中正邪抗爭的一種表現。如戰汗后熱退,脈靜身涼,表示邪去正安,元氣恢復,是一種好現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煩躁不安,表示正不勝邪,正氣隨著虛弱下去,則是危重癥候。
戰汗多見于各種傳染病的初、中期。 絕汗 指病情危重,正氣衰弱、陽氣欲脫時,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脈象微弱,時有時無等危癥,是陽氣將絕之象,多見于心衰、虛脫的病人。 頭汗 出汗僅限頭部。多因上焦邪熱,或中焦濕熱郁蒸所致,多見于陽明熱癥和濕熱癥。若見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氣喘而頭額汗出,則多為虛癥。如重病末期突然額汗大出,是屬虛陰上越,陰虛不能附陽,陰津隨氣而脫的危象。但小孩睡覺時也常常頭部出汗,若無其他癥狀,則不屬病象。
偏汗 俗稱“半身汗”。它見于左側或右側,上半身或下半身。皆為風痰或風濕之邪阻滯經脈,或營衛不周,或氣血不和所致。多見于風濕或偏癱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為中風先兆。 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發熱,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蒼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長、脈遲沉、舌淡等寒癥表現。多因平素陽虛、衛氣不足所致,也可因受驚嚇引起。 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過于緊張;胸口出汗是思慮過度;經常稍一動就出汗者,不是過于肥胖就是體質過于虛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帶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帶有一種特殊的肝腥味。
中藥止汗
常用的止汗固澀中藥有麻黃根、龍骨、牡蠣、浮小麥、五味子、糯稻根須等,有止汗作用的食品有烏梅、黑豆、桃干等。
1、五味子,大棗,桃干,水煎服,用于陰虛盜汗。
2、生黃芪,大棗,浮小麥,水煎服,頻頻下咽,用于氣虛多汗。
3、黑豆,先泡半日,慢火煮熟,加入適量烏梅、桃干,白糖調好口味,吃豆喝湯。
4、人參、黨參、沙參、黃芪等選一種燉腔骨或母雞、乳鴿,對氣虛引起的多汗有效。
按摩止汗
【合谷穴】
位置:位于大拇指和食指根部的中間凹陷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虎口”,按揉合谷穴對止手汗效果明顯。
方法:操作時用一手的大拇指來用力按揉對側手的合谷穴即可,力度以產生酸脹感為宜。
【復溜穴】
位置:位于小腿內踝和跟腱之間向上2指寬處。按揉復溜穴的止汗功效在于刺激它能使水分代謝正常,合谷和復溜穴是止汗的“最佳搭檔”。
方法:合谷穴要重點揉,復溜穴要輕揉。出汗過多時,可先按揉合谷2分鐘,以感覺明顯酸痛為度,再輕揉復溜2分鐘。
【足三里】
位置:足三里位于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按足三里有促進消化系統功能、加快毒素排出,適合身體虛弱、汗出過多的人。
方法:四指彎曲,按放在小腿外側,將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處正確位置,作點按活動,一按一松。
1.多喝溫水(不要喝冰水)
在炎熱的天氣里,你或許想要一杯冰鎮啤酒。最好少喝酒,因為酒精可能導致身體缺水。礦泉水或低糖汽水是更好的選擇。此外,咖啡或是可樂等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也盡量少喝,它們都會增加體內的代謝熱量。夏天出汗多,可以喝點淡糖水或者淡鹽水來補充體內流失的有機物補充因出汗而排出的鹽和礦物質,最好的辦法是飲用果汁和運動飲料。如果未經醫生許可,不要吞服鹽粒。
2.放慢動作
避免劇烈活動,巨烈活動將激活身體能量,增加內部溫度。如果你有跑步的習慣,最好在每天早上7點前氣溫相對較低的時候再跑。
3.好枕具使用羽毛或絨毛枕頭,枕套最好是棉質的,合成纖維的枕套會積累熱量。
4.食用菊花茶,綠豆湯,酸梅汁,西瓜,紅豆飯,冰棍,綠茶等。
海之聲提醒您稱菊花茶能夠降溫清腦。綠豆味甘性寒,有很好的解毒作用。冰鎮后飲用效果更佳。可以防止中暑,酸梅汁還有開胃、解酒的功效。西瓜味甘性寒,女士在特殊的幾日里最好不要吃。有人在秋后會莫名其妙的腰疼,這時就要想想啦,是不是夏天西瓜吃多了,寒氣積于體內,秋后氣節一變病發了。所謂一物克一物,可以用西瓜皮煮水服下驅寒。紅豆性寒,也有解暑的功效。紅豆還有一個作用就是減肥。用冰棍解暑的話治標不治本。紅茶暖胃,綠茶敗火。綠茶性寒,而且提神兒,睡前不要喝。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