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6-06 15:01:28 編輯:5號網-zhaowei 1371
對于節氣的天氣情況,大家還是比較關注的,尤其是農村地區。因為節氣的天氣情況往往和收成掛鉤。那么,2017年夏至會下雨嗎?夏至下雨有什么說法?
你這個問題問的太有不確定性,夏至在夏天,剛好處于我國的梅雨季節,幾乎這個月中下旬都是雨水不斷,所以下雨的概率很大。因此,建議大家做好準備,出行要多加注意。
夏至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需求。
多數情況,“夏至”期間,正值長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頻頻出現暴雨天氣,容易形成洪澇災害,甚至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威脅,應注意加強防汛工作。
江淮梅雨
夏至時節正是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這時正是江南梅子黃熟期,空氣非常潮濕,冷、暖空氣團在這里交匯,并形成一道低壓槽,導致陰雨連綿的天氣。在這樣的天氣下,器物發霉,人體也覺得不舒服,一些蚊蟲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腸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這時要注意飲用水的衛生,盡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傳染病發生和傳播。
在民間,尤其對于農民來說,是最忌怕在夏至日這天有雷雨天氣。民諺稱:“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熱。”這對于靠天吃飯的農家人來說,無論是干旱還是伏熱,都是會影響農作物的收成的。所以,在舊時,人們希望在夏至里別打雷、別下雨。
夏至“忌雨”的習俗,其實就是一種對氣候期盼。古時農家把夏至半個月分為頭時(前三天)、二時(中間五天)和末時(后七天),農人最怕的就是“時中下雨”和“時末打雷下雨”,為此“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清嘉錄》)。
這些習俗,反映了古代農民“靠天吃飯”的無奈處境,因為夏至半個月內打雷下雨,多半具有暴雨特征,對農作物生長弊多利少。
而夏至半月過后,正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時節,作物開始需要水分了,所以農家都盼望老天能及時下雨。至今,我國許多農村還流傳著這樣的氣象諺語:“二十分龍二十一雨,石頭縫里都是米。”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