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時間:2017-11-29 11:40:26 編輯: 1764
冬天天氣寒冷,身體一受冷,很多毛病就會顯現出來,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各種關節痛。那么關節痛是怎么回事呢?關節痛該怎么辦呢?
關節痛是一癥狀名稱,由關節本身或全身性病變所引起。主要由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外傷、化膿性關節炎、結核性關節炎以及發熱性疾病等致關節痛、紅腫、炎癥和活動受阻、功能受限。關節痛在中醫病癥中屬于肢節痛、肢節腫痛、痹證、痛風等病癥范疇。輕者因疼痛影響活動與睡眠,重者嚴重影響勞動與生活料理。以上引起關節痛的疾病,多侵犯、累及或損傷到膝、髓、肩、肘、腕、踝關節,也有影響到指、趾關節的,無論哪個關節受累,均給病者帶來疼痛之苦。
1、韌帶損傷
有人會因受到外力刺激導致關節韌帶外翻或內翻,導致內外側的韌帶損傷,這些患者一般都有明顯的外傷史,因此平時需禁止過度的體育活動。?
2、軟骨損傷?
由于膝關節的半月板搜上,當膝蓋微微彎曲時,會由于過度的內旋伸膝,引起半月板的撕裂,隨即出現關節疼痛。?
3、自身免疫力低?
有的人自身免疫系統受到破壞,出現紅斑狼瘡或牛皮癬等疾病,會侵犯到關節致使關節出現腫痛,這類病情需要就醫協助診斷。?
4、勞損所致?
由于活動量較大,使關節無法承受,導致關節周圍的肌肉等軟組織出現勞損,進而會引發病痛,特別是肩周炎、網球肘等最為常見。
中醫將關節疼痛、關節肌肉疼痛等統稱為痹癥,痹即不通,其包括風濕、類風濕、肩周炎、網球肘等。為什么寒冷的冬天易發痹癥呢?中醫說這是因為痹癥與外界氣候因素有關。
《黃帝內經·素問》中有關痹癥的記載講,“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意思是風、寒、濕三種邪氣合力侵襲人體就形成了痹癥。根據風、寒、濕三氣作用的不同情況又有所差別,即“寒氣勝者為痛痹,風氣勝者為行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以風邪為主的患者,其疼痛部位呈游走型;以寒邪為主的患者,疼痛感比較劇烈;以濕邪為重者,表現為特定部位腫脹疼痛。臨床上,還有一種熱邪偏勝的情況,患者關節疼痛且局部有紅腫、發熱表現。
因此,中醫認為,痹癥與氣候因素有密切關系。生活的環境對患病的影響非常大。那么,除外部環境外,人體內部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呢?樊永平教授說,從西醫角度講,有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容易患風濕性關節炎。屬自身免疫病體質的患者,還容易感染其他疾病,如紅斑狼瘡、腎炎及神經系統的免疫性疾病等。
1.健康的飲食方案
已知關節炎種類已超過100種,所以并沒有單一的飲食方案來幫助所有患者。美國關節炎基金會建議飲食方案應遵循以下幾點:飲食要多元化;適量食用脂肪、膽固醇、食鹽和糖;吃大量的蔬菜、水果和全麥食品;少飲酒;飲食應盡量滿足人體對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求,包括鈣質。
2.膳食補充劑
又稱營養補充劑,是作為飲食的輔助手段,通過口服補充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礦物質等。美國風濕病學會提倡食用含有歐米伽-3脂肪酸的魚油。有研究表明,它能減輕疼痛和關節壓痛。一般需要服用幾個月才能見到療效,可能的副作用包括胃腸道不適和口臭。
3.處理好壓力
壓力情境下,人體肌肉就會緊張起來。這種肌肉張力會增加疼痛感和疲勞感,限制人的移動能力,讓人感到無助。壓力還會導致抑郁癥,引發壓力-疼痛-疲勞-能力喪失(受限)的惡性循環。因此,感覺壓力大時,不妨看看喜劇片,開懷大笑一番;或者找朋友盡情傾訴,發泄一下情緒。
4.經常參加體育運動
包括全關節鍛煉方法,如跳舞,它有助于維持正常的關節移動度、減輕僵硬感、增強關節的靈活性和柔韌性;力量訓練,如負重練習,它有助于保持和增強肌肉力量。有氧鍛煉或耐力鍛煉,如騎自行車,它有助于控制體重,這有助于緩解體重過高對關節施加的額外壓力。
5.運用冷熱療法
熱療法有助于緩解疼痛,放松緊張疼痛的肌肉。可以洗15分鐘的熱水澡或熱水盆浴,使用熱敷,如將電熱毯設置在最低檔,或用輻射熱燈對著疼痛的肌肉和關節進行加熱。
冷療法也能緩解肌肉痙攣,從而減輕疼痛。常用方法是使用冰袋、冰塊進行按摩。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患者皮膚的感覺功能差或血液循環不良,不適宜采用冷熱療法。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