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9-21 10:16:41 編輯:本站整理 13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引導尤為重要,在兒童時期,家長就應該給孩子灌輸正確的理念,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想象力豐富?
如果孩子想象力豐富,看到一件東西總是能聯想到很多新奇的事物,思考問題時能夠將其無限延伸,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那就說明孩子的思維較為活躍,有很強的創新能力,他很聰明。不過,孩子的想象力是可以培養的,學齡前就是培養孩子想象力的好時期,家長可以給孩子買一些百變像素畫,孩子玩的時候就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起到邊玩邊學習的效果。?
反應快?
孩子如果反應比較快,也是聰明的一種表現。反應快說明孩子的神經反射比較迅速,大腦較為靈活。想要鍛煉孩子的反應能力,家長可以多陪孩子做一些球類運動,如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籃球等都可以刺激大腦不斷運轉,孩子的反應能力就會增強。以上幾種運動,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進行選擇。?
記憶力?
有的孩子在小的時候記憶力就很好,媽媽無意中跟他說過的話他都會記得很清楚,這樣對他的成長是非常有好處的。在孩子讀書的時候,記憶力的差距也會慢慢顯現出來,有的孩子學習生字或者背課文幾遍就記住了,有的卻總也記不住。飲食和睡眠對孩子的記憶力有很深的影響,讓孩子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保證充足的睡眠,能夠有效提升記憶力。?
動手能力強?
孩子的動手動力也非常重要,一般孩子的動手能力強腦袋也會比較靈活。很多孩子喜歡拆玩具,媽媽不要生氣,這恰恰是他動手能力強的一種表現,媽媽在給孩子選擇玩具的時候也可以多給他買一些積木、拼圖等鍛煉他動手能力的玩具,還可以開發他的智力。?
雖然從一些特征上可以看出來孩子的腦袋是不是靈活,但是孩子的智力除了和遺傳因素有關,還依賴于后天培養,所以各位家長一定要把握住孩子智力發育的黃金時期,從各方面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
1 不要太過焦慮 我們要知道孩子眼下的各種表現往往都是他的天性在這個階段的體現,不要指望他任何一個階段都表現完美。 家長常常糾結說孩子這個樣子,到底是他先天性格還是我的教養問題?我認為是兩個都有,孩子任何一種表現,都是隨基因而來的特點和環境包括教養結合起來化學反應產生的結果。 面對孩子的任何情況,我們都應該保持積極,堅持去做好正面建設。正常教養孩子該做的那些事情,比如接觸大自然,搞好家庭關系,給孩子樂趣,包括親子共讀、發展體能等,這些該做的事情你都回顧一下,最近哪些方面可能沒做好?我們盡量去把它做好。?
2 不要太糾結表面現象,要分析深層原因 深層原因不外乎四個字:能力、能量。想辦法幫孩子改善、提高,要明白,我們此刻的改變可以讓孩子以后做好,他現在的表現是你過去教養的結果。不要太糾結,從現在開始改變都是來得及的。?
3 不要過度教養 很多家庭對孩子,特別是小寶寶的一顰一笑,都過于在意、放大太多了,導致自己反應過度,常常對孩子有過度的關注,過度的輔助,家庭的生活重心都在孩子身上。 我們要調整生活的重心,不要過于以孩子為中心。做家務的時候,孩子可能會過來看,家長自己有事情做,孩子來學習、來模仿,這個才是正常的狀態。要盡量帶孩子陪著你干點什么事,讓他學會等待,知道這個事情是媽媽的事,我是在幫媽媽,而不是一切都是孩子想去哪玩,我們就一定在哪兒玩。?
4 家庭的和諧氛圍很重要 特別是媽媽們要明白,孩子的成長,并不只需要媽媽一個人,他需要一個育兒團隊,需要從不同的家人那里,得到不同的能量和支持,每一個人有他自己和孩子互動的方式。
第一,家長應該每次只讓孩子做一件事 比如,玩玩具的時候,家長可以只拿一個玩具出來,跟孩子說“我們今天玩這個,其他的下次再玩。”然后把孩子放到一個安靜的區域,不要打擾孩子,就讓孩子自己待著玩一個玩具。到時間了再去看看孩子玩的怎么樣吧。?
第二,家長不應該干擾孩子 當孩子在做一件事的時候,他最需要的是有一個獨立的私人空間,這個時候,家長只需要默默得陪伴在旁邊即可,不需要過多的插手。
閱讀習慣培養不可忽視
閱讀可以鍛煉思考能力、拓展思維深度,對孩子來說是個一輩子受用的好習慣。早期閱讀習慣的培養就是從父母和孩子進行親子共讀開始的。 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寶寶會進行跟讀模仿,通過這種模仿的方式,寶寶開始從被動聽父母講故事,逐步過渡到復述故事,甚至自己編故事。父母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對寶寶進行不斷地鼓勵和表揚,而且要耐心重復地讀寶寶喜歡的故事。 6歲之前孩子的識字量有限,眼睛的發育還不夠完善,獨立閱讀傳統書籍是有難度的。所以他們喜歡拉著父母的手去點讀,用手指引導閱讀展開。此階段,孩子既可以自主點讀學習、游戲,同時依然可以跟家長親子共讀,讓閱讀呈現出豐富的形式。 從啃咬布書到繪本到點讀書,從講故事到親子共讀,引導孩子逐漸建立閱讀習慣和閱讀樂趣,孩子才會重復這份能制造樂趣的過程,于是父母發現0-6歲真是幼兒閱讀養成的重要階段。?
藝術啟蒙關鍵期?
藝術沒有年齡限制,但是對于兒童而言,確實存在最佳藝術啟蒙時期。畢加索曾經說過: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學齡前的孩子擁有天生的藝術直覺,這個階段引入藝術教育,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審美的成長。 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就在每天與孩子相處的生活中,只需要掌握一些小小的技巧和方法,父母就可以成為孩子最好的藝術伙伴。 孩子1歲左右,家長就可以準備紙筆和顏料,讓孩子自由揮灑腦海里面的創意,不用考慮和介意孩子畫什么,關鍵是他有沒有動起來,想象力有沒有激發出來。 孩子通過繪畫,將自己的想像變成現實,“所想即所得”,豐富的色彩也會刺激孩子的視覺感官,這對孩子就是一個極大的回報和興趣點,他們就會有一個良性的循壞,不斷提高這方面的能力,就可以全方位的鍛煉他的能力。 家長平時也可以經常給孩子讀繪本、帶孩子看展覽、聽音樂會......美好的畫面和優美的旋律可以豐富他對未知世界的想象,打開它的感官體驗,提升他對美的感受。?
第二語言習得黃金期?
很多家長表示,別人家的孩子一口流利的英語和標準的發音太招人嫉妒了,同樣是中國小朋友,為什么人家就可以如此優秀?自家小朋友什么也不會,做家長的太焦慮了。 其實2-4歲是中國小朋友英語啟蒙的黃金時期,既不會影響母語的發展,又不會錯過第二語言的學習黃金期。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兒童性格形成期為幾歲?兒童性格特點有哪些孩子的性格關系著他的一生,那么,他們的性格是在什么時候形成的呢?在……
早教課程有哪些 早教課程都有什么 寶寶多大可以玩蕩秋千滑滑梯 高科技玩具有哪些?20個最酷的高科技玩具 2017科學課教案幼兒園 2017幼兒園科學小實驗5H跟帖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