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新手爸爸而言,角色轉換、新生兒的降臨、媽媽在孕期產后的照護等都是無形的壓力,有不少爸爸在寶寶出生后都有相同的困擾,我們在關注孕媽咪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爸爸的身心健康。
![1451186707358122.png Image 001.png](/d/file/20151227/1451186707358122.png)
什么是新手爸爸憂郁癥
專家表示,產后憂郁癥通常都是出現在媽媽身上,在醫學上并沒有真正的名詞叫男性產后憂郁癥。但在臨床案例中,觀察到有些爸爸在媽媽生產后,也會出現憂郁或是焦慮的心理。
女性在孕期產后有荷爾蒙變化的生理因素,會導致情緒不穩,而男性雖然少有這方面的問題,但也會表現出煩躁、焦躁不安、失眠、易怒等情緒反應。
孕育寶寶是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對于新手爸爸來說,他們在第一次遇到媽媽孕吐、頭暈等狀況時,因為沒有相關經驗,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以及照顧妻子和寶寶,身心也會承受很大的壓力。
如果媽媽在孕期越表現出不舒服與焦慮的情緒,也會連帶影響到其他人,有些爸爸在媽媽孕吐時會跟著惡心想吐,甚至同樣出現孕期不適的癥狀。
而媽媽對于孕期與生產的不安、家庭分工協調不佳、與長輩對進補、照護的看法不同,或有嚴重的衝突等,也可能讓爸爸在產前就出現焦慮、憂郁的情況。
新手爸爸憂郁癥原因
照顧妻子與新生兒的不安:有些爸爸在媽媽產前可能因為忙碌于工作,缺乏足夠的心理調適與認知,不知道如何照顧寶寶以及產后需要調養的老婆。當新生命誕生后,不安與無助感襲來,既不懂如何向妻子表達,也沒有獲取正確資訊的管道,更加深了心中的焦慮。
角色轉變:新手爸媽面對出生不久的寶寶總是手忙腳亂,做為家庭主要經濟支柱的爸爸,除了要適應照顧新生兒的步調,還肩負著工作壓力。從丈夫身分轉變成爸爸,雖然是令人開心的人生階段,但有不少人在面對這樣的轉變時,發生適應不良的狀況。
無支持系統:現代社會型態大多是小家庭,夫妻在外地工作成家,離婆家和娘家都遠,或家中長輩不方便來幫忙分擔,給予指引、建議,新手爸媽相對辛苦。長輩的建議不一定全然正確,但對于新手父母而言,有長輩在身邊陪伴是一種撫慰與心理支持,能減輕爸爸心裡的負擔,例如:如何面對媽媽孕吐、介紹孕程與生產經驗等。
家庭溝通不良:有長輩在旁指導固然有好處,但如果雙方溝通不良,或是發生太多衝突,也是造成家庭失和、爸爸憂郁的原因。電視劇裡婆媳相爭,甚至大打出手的場景在現實生活中雖然不常見,但生活中的摩擦與觀念不合都是常見家庭問題,成為夾心餅干的爸爸會更顯焦慮。
哪些新手爸爸易患憂郁癥
本身體質容易緊張焦慮:不論是爸爸還是媽媽焦慮,兩人之間的情緒會互相影響,若是本身容易緊張憂慮,在照顧寶寶時,較容易引發憂郁癥。
工作型態較不固定:若是爸爸的工作型態較特別,沒有固定時間、需要輪班、調節時差或過于忙碌等,在無法兼顧照顧責任的情況下,不僅身心俱疲,也會導致憂郁癥。
意外懷孕:相較于計畫生育,意外懷孕的新手爸媽還沒有心理準備迎接寶寶到來,情緒起伏較大,對于照顧寶寶以及生活的改變也有許多不適應。
年輕爸爸:新手爸爸若是年齡層太低,可能尚未完全有能力建立家庭,以及負擔起角色轉換和家庭責任,對于未來感到焦慮,身上背負的壓力也會與日俱增。
新手爸爸憂郁癥癥狀
置之不理:將所有照顧寶寶的責任推給太太、長輩或保母,抽離自己以逃避現況。但爸爸并非故意逃避,只是無法面對幼弱的小生命,照顧寶寶因而成為心裡的恐懼。
情緒反應大:在喂食、睡覺等照顧方面與太太起衝突的次數增加,例如奶粉怎么泡?喂食方式等。除了逃避、易怒,還會出現類似感冒癥狀。
如何預防新手爸爸憂郁癥
預防重于治療,醫師建議,新手爸爸在寶寶出生前,若有焦慮、煩躁等情形,可以尋求專家協助。如果真的羞于開口,至少買一本關于懷孕、生產的書,或是請教有經驗的爸爸。
國外都會有爸爸分享會等親子團體,但目前國內還是會有「大男人」的傾向,爸爸們除了工作忙碌外,也不太愿意進行圍成一圈,互相分享帶小孩、照顧妻子之類的活動。
爸爸憂郁癥對媽媽的傷害非常大,新手媽媽同時要面對非常多事情,包括生理上的變化、多一個寶寶要照顧,職業婦女還要面對工作壓力。
夫妻雙方應該討論協調如何分工合作,也要好好利用政府給予的補助及陪產假、育嬰假,讓爸爸履行義務。
爸爸憂郁癥媽媽該如何做
憂郁癥本身不是傳染病,但周遭的人都會受影響,因此,也能以傳染病的模式視之。
如果是輕微的癥狀,媽媽可以讓爸爸轉移重心,列清單請他幫忙做一些事情,如把擠好的母奶放到冰箱、幫媽媽提東西、買東西、做家事等,相當于照顧媽媽,而不是嬰兒。
如果癥狀太嚴重,例如不斷焦慮詢問有關寶寶的事,無法實質幫忙,卻又不斷詢問,會帶給媽媽非常大的壓力。此時可先將爸爸與寶寶隔離,讓媽媽處理,不要再給媽媽壓力。
醫師表示憂郁癥和焦慮癥在遇到任何壓力都可能再復發,而新手爸爸產后憂郁癥單以癥狀來看,可能遇到壓力時就會出現。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