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9-29 17:03:19 編輯:5號網-linyin 685
痛經,對女人來說十一倍的噩夢。很多人都說,生完孩子之后就不會痛經了,這有沒有科學依據呢?生孩子可以治療痛經嗎?生孩子可以治療婦科病?一起來了解下吧~
不管生沒生孩子,痛經都是有可能的。
痛經受到體內激素、藥物及心理因素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調節機制十分復雜。有的人生過孩子后有所好轉;也有的人原本不痛經,一般的痛經確實在婚后或生育后大多會自愈。
因為經血與剝脫的子宮內膜,不能順利地經子宮頸口流出,是引起痛經的主要原因之一。婦女分娩后,子宮口會變得松弛,經血和剝脫的子宮內膜容易排出,所以痛經會消失。但是,引起痛經的原因較多,如子宮過度后傾后屈、子宮發育不良或畸形(如雙角子宮、子宮縱隔等)、陰道畸形、處女膜狹小、骨盆腫塊、附件炎及子宮內膜異位癥等。
女性朋友們痛經不能只是等待結婚和生育,而應該去醫院婦產科,請醫生全面地檢查,對因施治。這不僅是治療痛經,同時也是為了早期發現和治療能引起痛經的疾病,也是結婚和生育的需要。
如果經檢查沒有生殖器官的病變,痛經屬于“原發的”,則首先應該從精神心理上解脫一下,緊張、恐懼、疑慮會增加痛楚;放松、坦然會減輕不適。避免濕冷,注意休息,觀賞文娛節目和體育比賽,都有藥物所不及之功。
痛經主要是因為子宮收縮導致的,子宮過度收縮還會出現子宮痙攣,這種情況的女性在分娩之后的確會有很大好轉。海軍總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閆玲解釋道,有的女孩子天生子宮過度彎曲,或者宮頸口過緊,經血流出不順暢,導致痛經。懷孕后,子宮隨著胎兒的增長不斷增大,同時宮頸管變軟,為胎兒出生創造條件;分娩過程也使子宮頸打開,胎兒起到了擴張狹窄子宮頸管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子宮的過度傾曲等位置異常情況,經血流出就會順暢很多,所以這樣的女性在分娩以后,痛經會大大緩解。
生孩子治痛經并非規律
是不是痛經在分娩以后緩解,女性朋友就可以長治久安了?并不是那樣,例如有些宮頸管狹窄的患者,產后由于各種因素導致宮頸管又有了新的粘連,會使經血流出的通路再次受阻,就會再次有痛經的現象出現。這就是為什么有的人生完孩子痛經可以緩解一段時間,然后又開始痛經的原因。所以“生完孩子不痛經”并非臨床規律。
另外,女性處于妊娠期及分娩后的哺乳期時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來月經,當恢復月經。如果是由于子宮內有腫物、子宮內膜異位癥或者內膜有息肉等原因導致的痛經就會死灰復燃,再次引發痛經。
網上傳言:
痛經的人一般都有宮寒,宮寒不利于受精卵著床,會導致不孕。
專家解答:
痛經和宮寒是不同概念,痛經與不孕沒有直接聯系。
對中醫來說,痛經根據身體情況,分為寒凝血瘀、氣滯血瘀、氣血虧虛和虛熱內阻幾種情況,并沒有宮寒導致痛經的說法。
“宮寒和寒凝血瘀是不同的,宮寒癥狀表現為月經量少、經期小腹隱隱作痛,一般和不孕癥相關。而痛經和宮寒沒有直接的聯系。”章勤說。
不過,由子宮內膜異位癥引起的繼發性痛經,有40%左右的病人會引起不孕。“臨床上,我們會見到一些病人,在結婚后半年內還沒有懷孕,平時又有痛經的癥狀,有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癥引起的不孕,要做詳細的檢查。看病灶在哪里,包塊有多大。有些子宮內膜異位到卵巢里,有些會到盆腔里。盆腔這么大,一顆米粒般大小的病灶有時候不能輕易被確診。”
章勤說,對于這樣的病人,如果包塊在2~3cm大小,而病人本身對于痛經的耐受度還能忍的話,可以不開刀,采取藥物治療。但如果想要盡快懷孕,得先把這個原發病治好,至少要控制住。
而且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人,順利懷孕生子之后,痛經的癥狀也不一定就能得到緩解,這個病比較容易復發。
“所以如果是嚴重痛經、頑固性痛經,一定要上醫院詳細檢查,如果做一次B超沒有發現病變,建議定期進行復查。病情在發展,早發現早治療。”章勤說。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