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11-09 14:26:07 編輯:本站整理 565
懷孕第二胎胎位不正是什么原因?懷孕第一胎胎位不正第二胎還會嗎?第二胎胎位不正怎么辦?經歷過胎兒不正的孕媽擔心二胎時也會遭遇這些情況,其實胎位不正屬于偶然的因素,媽媽們不用太過擔心,實在放心不下的可以去醫院做個檢查。下面小編來為你詳細解答。
羊水不正常
羊水不正常是最為常見的導致胎位不正的原因,羊水是準媽媽子宮內最為重要的物種,是胎兒在生長過程中自己分泌和吸收的液體,羊水過多或者過少都會對胎兒的發育不利。羊水過多容易導致胎兒在子宮內任意翻滾等,羊水過少則又滿足不了胎兒胎兒翻身,導致胎兒轉不回去正位。總得來說,羊水不正常就是最主要的導致胎位不正的原因之一。
子宮異常
如果母體先天性異常,那么導致胎位不正的原因可能就是母體子宮了。如:子宮隱藏或雙角子宮都會導致胎兒轉不到正位。還有就是經產婦生育過孩子后,造成的子宮松弛,這種情況下胎兒容易轉來轉去,也容易導致胎位不正情況的發生。同時子宮內有腫瘤也會導致胎位不正狀況的發生。
其他原因
導致胎位不正的原因還有很多,如:妊娠周數大小、子宮內胎盤大小與著床的位置、臍帶太短等,這些都是造成胎位不正的原因。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胎位不正的原因并不是單一的,是多重原因的疊加造成胎位不正,因此需要經過定期的檢查,及時發現問題,糾正胎位不正的情形。
1、膝胸臥位操糾正。孕婦排空膀胱,松解腰帶,在硬板床上,俯撐,膝著床,臀部高舉,大腿和床垂直,胸部要盡量接近床面。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做l5分鐘,連續做1周,然后去醫院復查。
2、醫生為孕婦施行轉向。如果在孕32周-34周時,胎兒仍未轉向,醫生就要考慮為孕婦實行外轉胎位術,讓胎兒翻轉,使孕婦能順利分娩,執行人工外轉胎位時,通常會給予子宮放松的藥物,以有經驗的醫師執行時約有六成的成功率,但是若曾經有前次剖腹產之孕婦則不建議執行外轉胎位術,此外,羊水量必須適中、最好胎兒的背部在兩側、產婦體重適中,而且胎兒之臀部并未進入骨盆深部等條件下才適宜執行外轉術。外轉胎位術有一定的風險性。操作時,會導致臍帶纏繞或胎盤早剝。
3、針對胎位不正,我國有針灸治療的成功先例。用針刺至陰穴,治療胎位不正,每日1次,每次l5~20分鐘,5次為一療程,適用于婦科檢查診斷為臀位、橫位、斜位的孕婦。
4、作好產前檢查,預先診斷出胎位不正,及時治療,如未轉為頭位,則需要在預產期前1~2周住院待產,由醫生根據孕媽媽的具體情況決定分娩方式。
胎位異常是指包括頭先露異常、臀先露、肩先露、復合先露等胎位異常,其中以頭先露胎位異常最為常見。胎位異常可致宮縮乏力,產程延長,子宮破裂,胎先露部下降延遲,胎兒窘迫,死產,新生兒產傷,新生兒窒息等并發癥。
很多二胎媽媽在一胎時遭遇胎位不正,很擔心二胎寶寶也會胎位不正。第一胎胎位不正第二胎還會嗎?當然不是的、很多一胎胎位不正的媽媽在二胎時胎位都很正常。
胎位不正的發生原因,與妊娠周數大小、骨盆腔大小與形狀、子宮內胎盤大小與著床的位置、多胎次經產婦松弛的腹肌、多胞胎妊娠、羊水不正常、臍帶太短、是否有子宮內腫瘤或子宮先天性發育異常(例如雙角子宮或子宮內膈膜)等因素有關。但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胎位不正的原因并不一定可以歸類,也就是所謂的不明原因。
所以說,胎位不正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并不存在一胎和二胎胎位相同的情況。
二胎不是說生就生,在備孕之前,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尤為重要。夫妻雙方什么時候可以將二胎計劃提上日程呢?這首先是必須在身體和經濟允許的情況下進行,至于說具體時間,那就要考慮兩次分娩的間隔時間。
生二胎的前提,必須是子宮已經得到很好的恢復,保證身體完全調整好才可以。如果第一胎是順產的話,那么,恢復期相對較短,一般只要經過1年,產后女性的生理功能基本恢復,經過檢查之后,輸卵管、子宮等生殖系統情況正常,就可以考慮懷第二胎。
而第一胎是剖腹產的媽媽,只要在第一次剖宮產過程中沒有傷及卵巢、輸卵管等組織的,醫生一般都會建議避孕兩年以上,當子宮恢復得差不多了,再懷第二胎。因為過早懷孕,就使得剖宮產后子宮瘢痕處拉力過大,有裂開的潛在危險,容易造成大出血。
古人說得好,欲速則不達,這用在二胎備孕上也是極其貼切的!特別是生二胎的媽咪們都年齡會稍微大一些,更加要注意準備充分,萬萬不能著急!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