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11-25 15:32:04 編輯:林祺彬醫(yī)師 770
異位性皮炎是一種不具有傳染性但會遺傳的皮膚疾病,其中最為常見的便是嬰幼兒時期發(fā)病,異位性皮炎的治療建議大家口服藥物與外用藥膏治療,同時在生活中注意保養(yǎng)及以后的預防工作都要注意。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反復發(fā)作的皮膚疾病,算是具有遺傳性質的濕疹,臺灣的罹患率約為11%至13%。此疾病經常在2到6個月大的嬰兒時期即發(fā)病,患者常有全身難耐的劇癢感,反復搔抓臉、頸、手肘窩、膝窩等部位,出現(xiàn)紅疹、表皮剝傷、脫屑、皮膚變厚、紋理增加或苔癬化的現(xiàn)象。疹子有典型的分布位置,成人多出現(xiàn)在四肢曲側(手肘、膝窩),而嬰兒與幼童多侵犯到臉部或脖子。患者或其家人常有過敏性鼻炎、氣喘或過敏性結膜炎的病史。過敏原的刺激是異位性皮膚炎的誘發(fā)因子,在兩到叁歲以前接觸過多的過敏原(如:牛奶、雞蛋、柑橘、巧克力、辛辣食物、堅果、花生、貓狗毛髮、灰塵、霉菌或花粉)、空氣污染物與二手煙等物質,會增加異位性皮膚炎的發(fā)生。壓力和情緒也會誘發(fā)異位性皮膚炎,因此同儕與家屬的同理與關心對其病情很有助益。
口服藥物最重要,外用藥膏來輔助。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障壁缺損,常合併有次發(fā)性的細菌或病毒感染,有時必須併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治療。
1.口服消炎抗過敏藥物:異位性皮膚炎是體內發(fā)出來的,患者會不自覺的很癢很癢,所以當然要用口服藥物來治療才有效,先用口服藥阻斷皮膚”癢-抓-更癢”的惡性循環(huán),接下來擦藥才能進一步消炎;先吃藥讓皮膚不癢,不癢就不抓,不抓才不會有新的病灶,舊的病灶才有機會好。吃的加擦的,才能加速濕疹的復原。
2.外用消炎藥膏:藥膏可以減輕皮膚發(fā)炎,但須在您的皮膚專科醫(yī)師的指示下使用,過久與過度頻繁的使用,除了藥效會漸減外,副作用也會大幅增加。
3.外用清涼藥水:有時候突然癢起來,可以使用清涼的消炎藥水去收斂傷口,可以比較快速地減緩癢感,但是效果維持不夠久,濕疹要徹底治療好還是要以消炎藥膏與口服藥物為主。
4.局部免疫調節(jié)劑(非類固醇藥膏):如醫(yī)立妥(Elidel)、普特皮(Protopic),長期使用不會有傳統(tǒng)外用類固醇藥膏所產生皮膚萎縮、微血管擴張與局部多毛等副作用,因此適合間歇性長期使用,以減低復發(fā)的機率。
皮膚的清潔不要用一般清潔性肥皂,因為一般肥皂常含有的界面活性劑過強,里面也可能添加香料及色素,對于異位性皮膚炎的狀況并沒有特殊幫忙,洗后還可能會更癢。浸泡熱水或涂抹鹽巴或姜來止癢也是錯誤的,皮膚會進一步更發(fā)炎。應使用適當?shù)谋癞a品,在沐浴后五分鐘內立即涂抹,才能有效鎖住角質層的水分,否則皮膚表面水分蒸發(fā),反而易造成皮膚更加干燥。
身體的皮膚都是動態(tài)的,就像是人的心情,會時好時壞呈波動性的變化。尤其是沒有受到衣物保護、暴露在之外的皮膚,更容易因日曬、吹風、氣候環(huán)境變化或外界物質刺激等影響,使得皮膚障壁(skin barrier)受到傷害,而引起干燥與發(fā)癢,甚至發(fā)炎、造成濕疹。對于慢性濕疹與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受損的皮膚障壁常是其主因。因此適度地使用潤膚乳液保護皮膚,可以改善皮膚的完整性,以減少皮膚的發(fā)炎,減少疾病的復發(fā)與惡化。
皮膚疾病的治療剛開始都是以外用消炎藥物最有效,但是應盡早搭配潤膚乳液使用。”藥物有效后、乳液來接手”,正確足夠的乳液滋潤才可以維持病情的改善,且減少藥物長期涂抹的副作用。
該選擇哪種潤膚乳液?一般坊間的乳液是適合用于正常皮膚的一般人,對于比較脆弱的皮膚(如: 過敏與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慢性濕疹、肌膚過于干燥、幼兒或老人),應該選擇無香精、低防腐劑,且已經過皮膚專科醫(yī)師驗證、可安全用于生病皮膚的溫和產品,皮膚才不會越擦越糟。
該什么時候擦潤膚乳液呢?只要感到皮膚干燥或搔癢就可以擦,馬上擦、隨時擦都沒有關系。平常的用法是,每天晚上洗完澡擦干后,五分鐘內于全身涂抹溫和潤膚乳液,此時的保水效果最好。若同時需使用醫(yī)師開立的外用藥物時,請先擦完藥膏后,再擦上乳液。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美容養(yǎng)生醫(yī)療母嬰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