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8-10 15:51:16 編輯:5號網-lkn 370
手足癬是發生于掌、跖與指、趾間皮膚的淺部真菌感染。致病菌主要有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和絮狀表皮癬菌。那么手足癬是什么?手足癬癥狀有什么?
手足癬是發生于掌、跖與指、趾間皮膚的淺部真菌感染。致病菌主要有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和絮狀表皮癬菌。
足癬(俗名“香港腳”、腳氣),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膚損害往往是先單側(即單腳)發生,數周或數月后才感染到對側。水皰主要出現在趾腹和趾側,最常見于三四趾間,足底亦可出現,為深在性小水皰,可逐漸融合成大皰。足癬的皮膚損害有一特點,即邊界清楚,可逐漸向外擴展。因病情發展或搔抓,可出現糜爛、滲液,甚或細菌感染,出現膿皰等。
手癬主要由紅色毛癬菌(約占55.6%)、須癬(石膏樣)、毛癬菌(約占22.7%)等感染引起。本病主要通過接觸傳染,手癬感染的重要誘因有雙手長期浸水、摩擦受傷、接觸洗滌劑和溶劑等,故手癬在某些行業中發病率可相當高。患者以青年和中年婦女為多,其中許多人有戴戒指史。
表皮角化雞眼
鱗屑皰疹
皮膚落屑并導致表皮剝脫丘疹
瘙癢手足部厚壁水皰
手足皸
裂指甲有紅色或黑色斑點
足癬多見于成人,男女皆可罹患,往往夏季加重,秋季減輕,若未徹底治療,常遷延多年
1.鱗屑水皰型最常見,常于趾間,足跖及其側緣反復出現針頭大小丘皰疹及皰疹,聚集或散在,壁厚發亮,有不同程度炎性反應和瘙癢,皰干后脫屑,呈小的領圈狀或大片形,不斷脫落,不斷發生,病情穩定時,常以脫屑表現為主。
2.浸漬糜爛型常見于第四,第五趾間,角質層浸漬,發白,松軟,剝脫露出紅色糜爛面或蜂窩狀基底,可有少許滲液,本型易繼發感染,并發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結炎和丹毒等。
3.角化過度型常見于足根,足跖及其側緣,角質層增厚,粗糙,脫屑,干燥,自覺癥狀輕微,每到冬季,易發生皸裂,本型常發生于病期較長,年齡較長患者。手癬常見于角化過度型足癬患者,多表現為非炎癥性,且為單側(兩足一手綜合征)。手掌和手指有彌漫角化過度。也可有表皮剝脫、水皰和丘疹。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