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8-17 10:27:48 編輯:5號網-qiwen 0
斑馬線,是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人們在過斑馬線時一定要注意安全,注意觀察四周的車輛,同時也要遵守交通規則。那么行人過斑馬線有什么規則呢?
8月16日,廣東省河源市源城區兩個學生打扮的女孩,在車水馬龍的斑馬線上拍照,期間還坐臥爬行,完全不顧自己的安全。來往車輛不時駛過,但她們似乎沒意識到這樣的行為很危險。
一、先觀察后通過
1.?市民在穿過馬路時,必須通過斑馬線,禁止從機動車道中亂穿馬路。
2.?在有人行橫道信號燈時,行人應該按照“紅燈停,綠燈行”的規則行進;在沒有人行橫道信號燈的路段上,行人也應該從斑馬線上穿過馬路。
3.?過馬路時,要注意察看來往車輛:先看左邊來車,待行至斑馬線中間(道路中線)時,須察看右側來車,在確認沒有危險后快速通過。
二、不要盲目后退
1.?穿越馬路時,應該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快步通過,不要在斑馬線上閑庭信步,以免信號燈結束時還在路面上,與正常通行的機動車發生沖突。
2.?如果紅燈亮起時行人仍處于機動車道上,千萬不要后退,以免發生危險,而應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繼續前行,直至通過路面或在道路中心線等待下一綠燈亮起后再行通過。
三、等待也有“學問”
1.?在人行橫道信號燈的十字路口處,一般都設有行人等待區,在紅燈時,行人應該在等待區等待通行。
2.?此外,在未設等待區的地段等待通過時,行人不要靠路邊太近,以免機動車右轉時,車輛右后輪對行人造成碰撞或碾軋。
四、謹防轉彎車輛
人行橫道為綠燈狀態,行人在通過人行橫道時,一定要注意過往車輛是否有右轉向的趨勢,避免出現碰撞事故。
斑馬線源于古羅馬時代的跳石。早在古羅馬時期的龐貝城的一些街道上,車馬與行人交叉行駛,經常使市內交通堵塞,還不斷發生事故。為此,人們便將人行道與馬車道分開,并把人行道加高,還在靠近馬路口的地方砌起一塊塊凸出路面的石頭——跳石,作為指示行人過街的標志。行人可以踩著這些跳石,慢慢穿過馬路。馬車運行時,跳石剛好在馬車的兩個輪子中間。后來,許多城市都使用這種方法。19世紀末期,隨著汽車的發明,城市內更是車流滾滾,加之人們在街道上隨意橫穿,阻礙了交通,從前的那種跳石已無法避免交通事故的頻頻發生。20世紀50年代初期,英國人在街道上設計出了一種橫格狀的人行橫道線,規定行人橫過街道時,只能走人行橫道,于是倫敦街頭出現了一道道赫然醒目的橫線,看上去這些橫線像斑馬身上的白斑紋,因而人們稱它為斑馬線。司機駕駛汽車看到這條條白線時,會自動減速緩行或停下,讓行人安全通過。斑馬線至今在街道上仍然隨處可見。2015年9月,江蘇宿遷主城區內多個路段開始繪制“3D斑馬線”。
斑馬線的寬度、長度、間隔,是有一個國際標準的。斑馬線基本長度為3米—5米,應該橫跨人行道外的道路斑馬線每條的寬度在45或60厘米,斑馬線的寬度還可以根據行人數量以1米為一級予以加寬,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馬線越寬。在一段路上,斑馬線的設置間隔一般為150至500米,較為合理的設置間隔為350至400米,也就是說,在城市中,最好每隔350至400米就設置一段斑馬線,便于行人通行。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院門前的道路沒有行人過街設施的,應當施劃人行橫道線,設置提示標志。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應當按照規劃設置盲道。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