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1-09 08:12:51 編輯:5號網-qiwen 0
最近有些地方都開始下雪了,而且這雪下的也不小,這要是下雪的話要滿足哪些必要的條件?怎么判斷降雪量的等級標準?
1、水汽飽和
空氣在某一個溫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飽和水汽量。空氣達到飽和時的溫度,叫做露點。飽和的空氣冷卻到露點以下的溫度時,空氣里就有多余的水汽變成水滴或冰晶。因為冰面飽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長所要求的水汽飽和程度比水滴要低。
也就是說,水滴必須在相對濕度(相對濕度是指空氣中的實際水汽壓與同溫度下空氣的飽和水汽壓的比值)不小于100%時才能增長;而冰晶呢,往往相對濕度不足100%時也能增長。
例如,空氣溫度為-20℃時,相對濕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長了。氣溫越低,冰晶增長所需要的濕度越小。因此,在高空低溫環境里,冰晶比水滴更容易產生。
2、空氣里有凝結核
沒有凝結核的話,地球上就很難能見到雨雪。凝結核是一些懸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體微粒。最理想的凝結核是那些吸收水分最強的物質微粒。比如說海鹽、硫酸、氮和其它一些化學物質的微粒。所以有時會見到天空中有云,卻不見降雪,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往往采用人工降雪。
降雪等級標準通常是指在規定時間段內持續降雪或降雪量折算成降雨量為等級劃分的標準。該標準一般采用持續時間12小時和24小時兩種標準。
以24小時降水量為劃分標準,其中,降水量0.1~2.4毫米為小雪,1.3~3.7毫米為小到中雪,2.5~4.9毫米為中雪,3.8~7.4毫米為中到大雪,達到5.0-9.9毫米為大雪,7.5~14.9毫米為大到暴雪,降水量達到或超過10毫米為暴雪。
以12小時降水量為劃分標準,其中,降水量0.1~0.9毫米為小雪,0.5~1.9毫米為小到中雪,1.0~2.9毫米為中雪,2.0~4.4毫米為中到大雪,達到3.0~5.9毫米為大雪,4.5~7.4毫米為大到暴雪,降水量達到或超過10毫米為暴雪。
Ⅱ級響應!停產、停課、居家辦公!黑龍江迎來暴雪,目前14個站點降雪量達暴雪級別。截至11月8日8時,9地市最大積雪深度達17厘米。11月9日,黑龍江大風雪持續,局部大暴雪、局地特大暴雪,一起關注雪情。
雪(snow)是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團)組成的降水。
水是地球上各種生靈存在的根本,水的變化和運動造就了我們今天的世界。在地球上,水是不斷循環運動的,海洋和地面上的水受熱蒸發到天空中,這些水汽又隨著風運動到別的地方,當它們遇到冷空氣,形成降水又重新回到地球表面。這種降水分為兩種:一種是液態降水,這就是下雨;另一種是固態降水,這就是下雪或下冰雹等。
雪大多降自雨層云和高層云,降水強度變化較慢;冷天積雨云的降雪有陣性特征,稱為陣雪。
降雪由大量不同大小的雪晶組成,一般小的比較多。為了描述同時下落的雪晶群體的大小分布特征,常用雪晶譜或雪晶溶化后的溶液譜。
雪晶主要是在云中凝華增大的,首先在冷云中通過冰核的作用產生冰晶,通過凝華(冰晶過程)長大成雪晶,以后還能撞凍過冷水滴而長大。雪晶撞凍過冷水滴很多時,外形會改變。雪晶具有各種各樣的形狀,這同它們生長環境的溫度和濕度有關。
降雪量同所有降水量一樣,用相當的水層厚度來度量,單位是mm。實用上有時也用降雪在平地上所累積的深度來度量,稱為積雪深度。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