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3-29 14:36:09 編輯:本站整理 545
很多女性在月經來臨時會出現肚子疼痛難忍,并且月經量少顏色發黑,有人說是經期前后用冷水導致的,但是有些人沒有用冷水也會有這種情況。那么,月經量少顏色發黑是怎么回事呢?月經量少怎么調理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月經通常是大部分女性所關注與糾結的一個問題,對于不正常的月經大家也想知道是怎么回事,不少朋友在問月經量很少,顏色發黑是怎么回事,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
1、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引起:主要是下后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不穩定或是有缺陷,即月經病。
2、器質病變或藥物等引起:比如陰道炎癥,內分泌失調、宮頸炎,盆腔炎、腎上腺皮質功能異常、糖尿病、席漢氏病等。使用治療病的藥物,內分泌制劑或采取宮內節育器避孕者均可能發生月經不調。
3、氣血兩虛導致月經黑色:月經量少,周期不定,顏色發黑,變淡,質稀,或者經常出現腰酸或者頭暈眼花,有的時候神疲肢倦,臉色蒼白或萎黃,舌質淡紅脈細弱治療宜氣血雙補。
4、氣滯血瘀導致月經顏色變黑:月經前后無定,月經量或多或少,顏色偏紫紅,有血塊,經行不暢,或者小腹疼痛,乳房脹痛,脘悶不舒,舌質紫黯或有瘀點,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或澀。治宜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5、腎虛導致女性月經黑色月經周期先后無定,量少,色淡紅或黯紅,質薄。腰膝酸軟,足跟痛,頭暈耳鳴,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脈沉弱或沉遲。治宜補腎調經。
6、出現月經量少顏色發黑時,其實是月經顏色發黑是氣滯血淤,月經期間經血在長時間聚集在宮腔內所致。而月經量少是指月經來潮時經量較正常人為少,多因血虛、氣滯、血瘀、寒凝血脈、痰阻等原因所致。
7、女性朋友一定要注意私密部位的衛生清潔,月經期間不要同房,同時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寒冷刺激,不要過度勞累,月經量多的女性朋友也不要吃紅糖
月經量少顏色黑的主要原因是腎虛因素、月經不調、經期護理不當等,因此,在平時選擇合適的棉質內褲,定期對內褲進行消毒處理,保持心情愉快這些都有助于改善月經量少顏色黑的癥狀,具體來說,日常生活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調整月經量少顏色黑的問題:
1.血虛治法:養血和營調經。
方藥:八珍湯加味。
黨參12克黃芪12克茯苓12克炒白術10克大白芍12克當歸9克川芎6克熟地12克仙靈脾9克山茱萸9克雞血藤12克加減:脾虛食少者,加砂仁3克(后下)、陳皮6克;經期者,宜加紅花6克、川牛膝9克、路路通10克;四肢不暖者,加桂枝6克;下腹隱冷者,加文葉9克、烏藥9克。2.腎虛治法:補腎養血調經。
方藥:歸腎丸加減。
菟絲子12克杜仲10克枸杞子12克山茱萸9克當歸9克熟地10克淮山藥12克白茯苓10克巴戟天10克仙靈脾10克補骨脂9克加減:經期加莪術12克、香附9克;畏寒肢冷者加桂枝6克、熟附片9克、烏藥9克。
對于月經量少,在艾灸時是采用分型治療的。主要分血虛、腎虛、血寒、氣郁四種。
1.血虛型:艾灸治療選膻中、關元、子宮、內關、涌泉5穴。在小腹部膻中、關元、子宮、內關用隔姜灸或溫和灸。涌泉可以用中華神穴隨身灸每處灸20分鐘,每天1次。
2.腎虛型:從補腎養血入手,艾灸要選八髎穴、歸來、三陰交這3個穴位。在小腹部用隨身灸器,每個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以20分鐘為好。
3.血寒型:治宜溫經散寒調經。艾灸選穴:關元、八髎穴、三陰交、足三里。在這四個穴位采用用隔姜灸,每個穴位20分鐘,每天2次。
4.氣郁型:取關元、命門、肩井、太沖,肩井和太沖可用清艾條溫和灸,關元、命門可以用清艾條溫和灸或者隨身灸器。以上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15分鐘,灸的時候出現打嗝或者排氣則為最好。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