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3-03 16:41:21 編輯:本站整理 608
人體疲勞是很正常的生理反應,在經常了長時間的工作或者運動勞累所產生的疲勞感,對于疲勞許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是肝臟不好,需要看醫生,真的是這樣嗎?來看看吧。
門診中常碰到這類的問題,其實現代人工作及生活壓力大,每天奔波于工作與家庭之間,長期下來,各種身體狀況開始陸續出現,疲勞更是最常見的癥狀之一。
事實上,疲勞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在人體經過腦力激蕩或劇烈運動,甚至焦慮不安之后,就會有暫時性的疲勞感出現,通常只要經過適當的休息與調養,都會在短時間內恢復。
除此之外,有一些疾病造成慢性的疲倦感,無法藉由休息得到恢復,例如:癌癥、自體免疫疾病、各種感染癥、內分泌疾病等。如果您并沒有經醫師診斷有上述的疾病,而疲勞的時間持續過長,那么可能就要懷疑是否得到「慢性疲勞癥候群」。
慢性疲勞癥候群是指反復發作的疲勞,并非由過度運動或勞動所引起,且至少持續半年以上,休息后還是不能緩解,造成課業或社會功能受到影響。
癥狀包括全身無力、記憶力或注意力缺損、睡眠障礙,同時有類似流行性感冒的癥狀,如:低熱、肌肉酸痛、喉嚨痛、頸部或腋下淋巴結腫痛等。簡單來說,假如常覺得疲倦,喉嚨痛,發燒,睡不好,全身酸痛,卻找不到合理的病因,很可能已經接近了慢性疲勞癥候。
從中醫觀點來看,可以在古籍中的「虛勞」、「懈怠」有類似之處。病變部位涉及五臟,尤以肝、脾、腎三臟關系較密切。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提到:「肝虛、腎虛、脾虛,皆令人體重煩冤」中醫病機可歸納出脾氣虛、肝腎陰虛、氣陰兩虛等三種主要不同的證型。
常倦怠乏力、說話沒力、動一下就喘吁吁、面色較白或萎黃,或稍微動一下就滿身大汗,胃口不好、飯后胃不舒服、大便偏軟。
建議這類的患者要多做運動,活動筋骨,以強化心肺功能來提升體適能,生活飲食上必須注意寒溫變化,預防感冒,多吃營養而容易消化的食物。
常見于工作壓力大,時常熬夜加班的族群。常有口干舌燥,手腳心發熱,失眠多夢,耳鳴,眼睛干澀等癥狀。
建議這類的患者必須盡量減少熬夜,若真的太忙,11點到5點這段時間一定要熟睡,再早點起來完成沒做完的工作,飲食方面忌食燒烤油炸、辛辣的食物。
可能兼雜有以上兩型的癥狀,常有患者覺得覺得自己身體虛弱卻容易上火即屬于此種類型。最好就診由中醫師依個人體質調配處方,若自行服用藥物或茶飲很可能得到反效果,讓原本陰虛或氣虛的體質更加嚴重!!
中醫治療慢性疲勞癥候群的方法包括中藥內服調理與針灸。中藥內服藥依不同證型給予中藥,治療方向大致上為氣陰雙調、補益肝腎、補中益氣等。針灸則以刺激經絡、穴位,來整體調節人體臟腑的功能,達到補中益氣、調達氣機、平衡陰陽的效果。
要避免「慢性疲勞癥候群」,或欲改善已產生的過勞癥狀,就必須注重日常生活的飲食作息,一些日常生活該注意事項如下:
疲勞是很常見的問題,其引發原因很復雜,不一定是「肝不好」所引起,所以必須找醫師確定病因,才能對癥治療;而當排除其他可能的身體疾病后,可能就是得了『慢性疲勞癥候群』,此時一定要與醫師配合,在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下,再配合生活飲食作息的調理,多可以取得滿意的療效。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