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1-05 13:50:26 編輯:本站整理 1041
女性身體比較虛弱,因此需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信號。那么,女性小便發黃是怎么回事呢?
尿液發黃的疾病因素,我們經常會出現自己的尿液發黃,其實這和腎臟功能受損有關,如果患有腎炎、腎氣不固或者腎虛的話,就會出現腎臟疾病。急性發燒或上吐下瀉,體內水分流失,沒有及時補水的話也會出現小便發黃。
除了腎臟疾病外,肝膽方面的病癥也會導致小便發黃的。肝膽發生病變的話,膽汁就得從尿道被排出來了,這時,尿液就會變成黃色或深黃色。還有一些肝炎病人的尿液也會出現濃茶顏色。
上火也會導致尿液發黃。天氣干燥,易出現上火,特別是不愛喝水的人,上火特別明顯。一旦上火,尿液的顏色就會變黃,因為尿液含有黃的尿色素。平時或上火期間喝水少,尿色素比例大,從而顯得比較黃。
藥物原因。很多時候藥物也會導致尿液偏黃,除藥物外還有一些食物也可以導致小便偏黃。比如胡蘿卜,橙子等,這些食物內的色素導致尿液發黃。或者經常吃痢特靈、滅水滴靈、大黃等藥物,尿液也會變黃。
1、當進食大蒜、蔥頭或帶特殊氣味的藥物時,尿中可帶有這些物質的特殊氣味。
2、氨味說明尿在體內已被分解,是膀胱炎或尿潴留的表現。
3、糞臭味患有膀胱結腸痿的病人,尿中常帶有糞臭味。
4、蘋果香味多見于糖尿病酸中毒或饑餓時,這種尿液常可引誘螞蟻匯聚。
5、腐敗腥臭味常見于膀胱炎及化膿性腎盂炎。
若是顏色太黃,也不一定是疾病導致,但是也不能排除疾病的因素。
所以,若是自己不能判斷發黃的原因或者不確定,建議及時去醫院檢查,不要放過任何有生病的嫌疑。
人體正常尿液為淺黃色,不過由于飲水、出汗及活動量不同而深淺變化不等。當人體代謝異常或患某種疾病時,尿液的顏色會出現特殊改變。因此,尿色變化具有很重要的診斷價值。
1、無色尿:可能是糖尿病、慢性間質性腎炎、尿崩癥的信號,如果不是飲水太多的緣故,應注意鑒別。
2、白色尿:好像牛奶一樣,有時混有白色凝塊或血液,說明尿中有乳糜,源自絲蟲病或腎、淋巴管堵塞。
3、醬油尿:是由于尿中紅血球被大量破壞所致,也可能是急性腎炎、急性黃疸型肝炎及溶血性黃疸等。
4、紅色尿:說明尿中可能存在超量的紅細胞,也稱“血尿”,多是由腎病、結石、前列腺炎、膀胱腫瘤等引起。如果出現劇烈的腰痛,同時伴有血尿,多半是結石引起,如腎結石、輸尿管結石等。
5、鹽類尿:多發生子兒童冬季常見,小便呈米湯樣,多為原中含有大量的磷酸鹽或尿鹽酸,放置后易沉淀,如把小便放在瓶內加熱后會馬上變清。鹽類尿屬正常生理現象。可不用藥而愈,關鍵是要多飲白開水。
6、藍色尿:可見于霍亂、斑疹傷寒,以及原發性高血鈣癥、維生素d中毒者。但這種顏色的尿多與服藥有關,非疾病所致。如服用利尿劑氨苯喋啶,注射亞甲藍針劑或服用美藍、靛卡紅、木餾油、水楊酸之后均可出現。停藥即可消失。這種因服藥而引起的藍色尿屬于正常觀象,無需多慮。
7、綠色尿:見于尿內有綠膿桿菌滋生時,或膽紅素尿放置過久,氧化成膽綠素時。
8、黑色尿:黑色尿比較少見,常常發生于急性血管內溶血的病人,如惡性瘧疾病人,醫學上稱黑尿熱,是惡性瘧疾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
小便次數并沒有什么硬性標準,一般人一天小便大概在4~7次,如果你一天小便超過7次以上,也不必太過驚慌失措。有很多因素是會影響到你的排尿頻率,例如喝太多水,喝一些含酒精性的飲料、咖啡等等。
專家介紹,理論上來說每天總尿量在1500毫升,每天不應該超過8次,最佳比例是白天7次,晚上1次。但個人飲水量不一樣,白天在4~6次也屬于正常。睡前飲水較多,起夜次數增加也正常。如果晚上沒怎么喝水,還頻繁起夜,就需要留意疾病的發生了。
由于每個人的飲水量不同,排尿量在400毫升~3000毫升都屬于正常范圍,尿量少于400毫升是少尿的表現,多于3000毫升是多尿的表現。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