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1-09 12:40:27 編輯:本站整理 555
夏季經常帶在空調房,就會濕氣重。那么,夏季祛濕喝什么湯好呢?
1、荷葉冬瓜薏米老鴨湯
材料:冬瓜,荷葉,老鴨,薏米,扁豆。
做法:冬瓜去皮洗凈切成塊;荷葉洗凈拭干水;薏米、扁豆洗凈;老鴨洗凈,斬成大塊。再將冬瓜、荷葉、薏米、扁豆和老鴨放進瓦煲,注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改中小火煲1小時左右。加適量鹽調味,便可食用。
功效:荷葉可清暑利濕,扁豆、薏米利水化濕,冬瓜清熱解暑,老鴨能滋陰養血,益胃生津。將其煲成湯飲用,既能清熱解暑去濕,又能益胃生津。
2、扁赤小豆節瓜湯
材料:炒扁豆50克,赤小豆50克,節瓜1斤,田雞4只或瘦肉4兩,陳皮1角,幼鹽少許。
做法:炒扁豆、赤小豆、陳皮分別用清水洗凈放入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后加入已去皮切塊的節瓜、劏洗干凈的田雞或瘦肉,改中火繼續煲一個半小時左右,加鹽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祛濕、清熱解暑。適用于夏日精神疲乏,手腳無力,食欲不振,小便不暢。腎氣虛、小便頻密之人不宜多飲用。
第1招: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愿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癥。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第2招: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關系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第3招:避環境的濕氣
我們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
日常生活中應留心下列事項: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2.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3.不要穿潮濕未干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體,吹干頭發。4.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透氣。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還可以打開風扇、空調,借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1、脾氣大
如果我們發現近期自己的情緒變化比較大,脾氣也變得比之前火爆,特別情緒化,脾氣大、點火就著的火氣很難自控,自我感覺修養欠佳,發火后自責感強烈,其實這也是脾虛的標志。
2、腫
我們早上剛睡醒的時候,如果發現眼睛腫,身體也莫名腫脹。看起來仿佛一下胖了十來斤。其實水腫、浮腫是脾虛導致體內的水不能被成功轉化為體液,無法及時被排除體外所致。
3、耐受力低
如果我們體內濕氣比較重,會有這樣的現象,冬天不抗冷,夏天不耐熱,經常處于低血壓狀態,易便秘或長期大便不成形,稍遇到風吹草動就容易生病,吃過飯就覺得昏昏欲睡。
4、懈
皮膚松懈,缺乏彈性。脾在體主肌內,脾氣足自然皮膚緊致。脾氣虛弱的人皮膚通常松松垮垮。
5、黯
皮膚發黃、發黯,變成名副其實的“黃臉婆”。
1、睡不夠
從中醫角度來說,睡不夠就是脾虛的癥狀,睡好覺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每天增加一些運動會讓你的睡眠質量更高。
2、口味重
腸胃功能好壞關系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油膩、過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癥反應。
3、愛吃涼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因此不易過量食用,烹調時最好加入蔥、姜來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4、喝大酒
這是加重“濕毒”的關鍵因素,從中醫上來講,酒助濕邪,因此酒精盡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澆愁。
5、老坐著
久坐會使人的腦供血不足,導致腦供氧和營養物質減少,加重乏力、失眠、記憶力下降等,還會引發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頭疼、頭暈。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