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3-06 15:02:50 編輯:本站整理 19525
番薯在不同世代的人心中扮演了多樣的角色,年輕人覺得番薯是養生而美味的食物,對上一代的人來說,番薯則是喂豬的飼料,也是貧窮的象征;再老一輩的人,在貧困的年代吃不了白米飯,只能吃刨成簽后曬干的番薯簽裹腹。現在就帶大家認識番薯,讓全民都能愛上番薯的美妙滋味。
番薯、地瓜、甘薯、番薯,以前多用來做淀粉儲存,早期的番薯肉白,并不好吃,后經改良才慢慢變得香甜美味。甘薯是學名,一般通稱有番薯、番薯和地瓜(因為長在地下),「番」就是外來的意思喔!
產季:生長地區分為山地與平地,山地為黏質土,多為紅番薯,產期約7~10月。平地為排水效果佳的沙質壤土,溫差大、日照足,產期約11月~隔年6月。
生長季節一般約五個月,不過依氣候和品種有所差異,夏天成長快,約四個月即可收成;低于攝氏25℃的冬天或雨季則需200天,生育期約種植進入第四個月后開始塊根的生長、肥大,所以此時期若雨水少,則番薯的甜度就高,又以12月~隔天3月產期的最美味。
白心紅薯的皮是淡黃色的,紅心紅薯的卻是紅皮的,白心的含水比較多,淀粉含量不夠,沒有紅心的甜,口感沒有紅心的好,不過纖維素含量比較高。紅心的蒸著吃或者烤著吃或者蒸熟以后晾成干,特別甜,特別好吃!白心的當然也可以這樣用,但沒有紅心的甜。白心的都是用來提取淀粉的,淀粉你知道吧?然后再加工成粉絲白心紅薯:含淀粉量比較高,口感比較面。一般被用作紅薯粉條之類的,就是你們吃火鍋時各種Q彈的紅薯粉。
白心紅薯:含淀粉量比較高,口感比較面。一般被用作紅薯粉條之類的,就是你們吃火鍋時各種Q彈的紅薯粉。
黃心紅薯:含水量高,含糖量高,味道更甜一些。最常見到的就是各種烤紅薯、紅薯甜品等等。
黃心紅薯的維生素A和胡蘿卜素的含量都遠遠高于白心的,這也正是黃心紅薯顏色比較深的原因(胡蘿卜素一般是橙黃色的)。胡蘿卜素是一種植物化學物質,可以清除體內自由基,提高機體的抗氧化能力,延緩衰老,它和維生素A協同,可以有效提高我們自身的免疫力、治療夜盲癥和預防眼睛干澀的作用。
紫薯就是紅薯的一種,只不過中心的紫色的,同時相對一般紅薯而言,紫色紅薯一般用于色素加工,在食用時往口感也不是很好,不過有些紫色紅薯含硒量相對高一點,硒是一種抗癌物質。
黃番薯:
黃皮黃肉的產量最高的品種,盛產期為秋季,以中南部為主要產地。口感綿密、松軟,南部人偏愛此品種。
適合料理:蒸、煮、炸或烤,以及用來制作糕餅點心。
紅番薯:
紅皮紅肉盛產期為春夏。口感細軟,甜度高、胡蘿卜素含量高、水分含量也高,中、北部人偏愛紅肉地瓜。
適合料理:煮、蒸、烤和食品加工。
黃皮紅肉的番薯,香味、口感和甜度都介于適中。
適合料理:煮稀飯。
紫番薯:
外皮和果肉都呈現鮮艷紫色,又叫芋仔番薯,富含花青素和膳食纖維,多用來食品加工、添色用,口感、風味不若以上品種佳,較有咬勁。
適合料理:磨成泥,制成煎餅、地瓜泥,常用來當作食品加工原料。
外觀完整無凹洞:
選擇外觀完整、平滑、表面無凹凸不平的地瓜,檢查有沒有蟲蛀或受損的凹洞,會影響地瓜的品質。
盡量須根少、無發芽的地瓜:
地瓜外部的須根越多,代表越接近發芽階段,比較不新鮮。若地瓜只有一、兩處發芽,可以先挖掉后芽眼再料理,但如果已經長出太多芽、表皮皺縮,則是采收貯藏時間長、口感會變差,建議不要購買。也可依料理的方式選擇不同大小的番薯:如下圖左較細長的適合用來直接蒸煮、中間大小適中的適合用來烘烤,而右側特別大顆的則適用來切塊、剖絲等料理用。
一般保存:建議直接將番薯置于竹籠或有孔洞之塑膠籃內,置于通風處即可。冬天放在室溫約可放置一個月,夏天溫度高、濕度高,則可放置約4~10天。番薯適合貯藏的溫度為15℃,一般家用冰箱冷藏約5℃,太低溫會使番薯變黑,故不可放在冰箱中冷藏。
發芽還可以吃嗎?
番薯是旋花科,和屬于茄科的馬鈴薯不同,番薯發芽時不像馬鈴薯會產生有毒的龍葵堿,因此去芽后還是可以食用的,只是發芽會吸收掉番薯的水分,口感會略為減分。至于黑斑,若是一般碰撞后自然愈合產生的黑褐色,是可以吃的。但若是帶有臭味的黑斑菌,則會產生番薯酮素,則請勿食用,不過一般田家在采收時即會把有黑斑菌的挑掉,不用太擔心。
番薯的表皮很薄,稍微碰撞或洗滌時磨擦就會被磨掉,放一般時間即會產生自然愈合而轉黑,不影響里面。
外皮可以吃嗎?不用的外皮還可以用來做什么?
番薯皮營養豐富,洗凈是可食用的。若不喜歡番薯皮的口感,在洗滌時用紗布將表皮磨掉即可。若直接削皮,因為淀粉能吸附污垢,可以先用番薯皮內側擦鏡子、玻璃后,再用半干抹布拭凈就很光亮了。也可以先用番薯皮去除碗盤上的油污再沖水洗凈。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