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3-31 15:32:42 編輯:本站整理 2447
第一眼看到菜名,估計很多人犯了尷尬都叫不出口。蕺菜怎么讀?蕺菜怎么念呢?一起來看看吧。
蕺菜拼音:
[jí cài]
俗稱魚腥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莖上有節,葉子互生,心臟形。莖和葉有魚腥氣。全草入中藥
蕺菜拉丁學名: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也叫折耳根(名醫別錄)、魚腥草(本草綱目)、狗貼耳(廣東梅州市梅縣區)、側耳根(四川、云南、貴州)。腥臭草本植物,有異味。葉片心形,托葉下部與葉柄合生成鞘狀。穗狀花序在枝頂端與葉互生,花小,兩性,總苞片白色,花絲下部與子房合生,子房上位。蒴果卵圓形,花果期5~10月。
陰性植物,怕強光,喜溫暖潮濕環境,較耐寒,-15℃可越冬,忌干旱,以肥沃的砂質壤土或腐殖質壤土生長最好。農田常見雜草,生果園、茶園、路埂等。產區:陜西、甘肅及長江流域以南各省,以及日本、印度尼西亞爪哇島。
全株入藥,有清熱、解毒、利水之效,治腸炎、痢疾、腎炎水腫及乳腺炎、中耳炎等。嫩根莖可食,中國西南地區人民常作蔬菜或調味品。
園林
本種植株葉茂花繁,生性強健,為鄉土地被植物,可帶狀叢植于溪溝旁,或群植于潮濕的疏林下。
藥用
釋名:葉子像蕎麥卻比蕎麥大,莖是紫紅色。生長在潮濕之處,因它的葉有腥氣,又叫魚腥草。
性味:味辛,性溫,有小毒。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功效主治:主治尿瘡,把它放在淡竹筒里煨熟。然后倒出搗爛用于敷惡瘡、白禿。能散熱毒腫痛,痔瘡脫肛、瘧疾,解氯物的毒。但吃多了,會使人氣喘,對腳不利。小兒吃了,就會腳痛,平時腳有病的人吃了,一生不愈。
附方:治背脊腫痛:用蕺菜搗汁涂腫痛處,留一小孔宣泄熱毒,待冷后就換掉。
治小兒脫肛:先用樸硝水洗脫出的肛腸,然后將魚腥草搗爛,用芭蕉葉托住藥,讓小兒坐在上面,脫肛便自然縮回。治蟲牙痛:用魚腥草、花椒、菜子油各等分,搗勻,加入泥少許,做成豆子大的小丸,隨左右牙痛塞入相應的耳內,兩邊輪換,不可一起用,恐閉耳氣。塞一日一夜,取出看如有細蟲,就有效。
治瘧疾:紫蕺一把,搗爛用絹布包裹,抹擦全身,睡覺時得汗即愈。每次發病前一小時實施。
治蛇蟲咬傷:用魚腥草、皺面草、槐樹葉、決明草,一同搗爛,敷傷處甚有效。
宜食:適宜肺部感染,包括肺膿瘍,大葉性肺炎,肺癰,肺結核,急性支氣管炎咳嗽,氣急,吐黃膿痰,或痰中帶血之人食用;適宜黃疽發熱,包括急性膽囊炎之人食用;適宜婦女子宮內膜炎,宮頸炎,附件炎,帶下病腥臭,以及急性乳腺炎之人食用;適宜急性感染化膿性疾病,諸如蜂窩織炎,中耳炎,癰腫疔瘡,丹毒之人食用。對流感、肺炎球菌有明顯抑制作用,還有利尿、解毒、清熱、鎮痛、止咳、驅風、順氣、健胃等醫療作用,對尿道疾病、胃病、各種化膿性疾病、子宮瘤等也有療效,還可作中毒急救的催化劑,外用可治疥癬、濕疹、痔瘡等。
忌食:蕺菜性寒,凡屬脾胃虛寒或虛寒性病證者均忌食。
《別錄》:“多食令人氣喘。”唐·孟詵:“久食之,發虛弱,損陽氣,消精髓。”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