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7-17 10:30:44 編輯:5號網-zhaowei 11137
很多人都有濕氣重的毛病,而且從我們的身體可以反映出來,但是自己不知道而已。濕氣重這個人就沒精神,因此,去濕是養生的重點之一。那么,艾艾貼可以去濕氣嗎?艾艾貼貼哪里排濕氣?
中醫方面認為,艾灸具有很好的補陽祛濕的作用,是一種非常好的養生、治病手段,在正確的穴位之中進行艾灸,不僅能夠有效的去除身體之中的濕邪,同時還具有預防各種各樣疾病的功效。
1、看形體-中醫有說“瘦人多相火,肥人多痰濕”。虛胖體型的人多有水濕,嚴重者還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2、看狀態-濕氣明顯的人士常常感到身體特別困倦,懶得活動,頭重如裹,頭腦不清爽,關節沉重,渾身酸痛,這是濕氣黏滯,阻滯經絡的表現。此外,這些人士還常有胸悶的感覺,要長呼一口氣才舒服。
3、看胃口和食欲-濕氣重的人士到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饑餓的感覺,而且什么也不想吃,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脹,日常有隱隱的胸脘痞悶感,這種感覺就好像吃下去的東西自己往上頂似的。這是典型的脾虛濕困表現。
4、看大便-體內濕氣重時,大便往往稀爛不成形,就算大便基本成形便質也很松軟,而且容易粘在馬桶上很難沖走。人也總有大便排不盡的感覺。
5、看小便-小便往往表現為尿不多,但次數多或尿得不痛快,有灼熱或澀痛感。個別女性朋友還有白帶量多,這些都是濕氣重的表現。
6、看舌頭-判斷有無濕氣最準確的方法就是看舌。寒濕證候的人士常是舌淡胖,舌邊有齒印,苔白膩。而濕熱證候的人士常是舌紅苔黃膩。
7、看耳朵、頭發-耳朵里耳屎呈油狀易流出也提示濕熱證候明顯。此外,如果毛發容易油膩出油,面部皮膚油膩油亮或早晨眼皮腫,有下眼袋,面色晦暗或發黃也常提示體內有濕氣。
關元穴 :
位于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用貼貼艾灸10~15分鐘。
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用貼貼艾灸10~15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癥狀。
豐隆穴 :
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緣外二橫指(中指)處。這個是祛濕較好的穴位,每日用灸15分鐘即可有效健脾化濕。
解溪穴:
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濕的穴位,對解除下肢的水腫效果較好,每日艾灸15分鐘。
足三里穴 :
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用貼貼艾灸10~15分鐘。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