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7-31 09:51:08 編輯:5號網-zhaowei 6257
蟬的生長分為幾個周期,到了一定的時間,金蟬就會脫殼。脫殼后的金蟬才會具備飛行的能力,顏色也會發生改變。那么,金蟬為什么要脫殼?金蟬什么時候脫殼?
蟬與大多數昆蟲一樣,不具有骨骼系統,在它們身上起骨骼作用的是體殼。由于,這樣體殼的限制,當蟬的幼蟲長到一定價段就不能再往大長了,只有脫去舊殼換上新“裝”才能繼續生長發育。
蟬的一生分為卵、幼蟲、蛹、成蟲4個階段。由幼蟲變為蛹的過程中,蛹要先后經過4次脫皮。蟬的幼蟲入鉆地下后,靠吸收樹根汁液生存,在黑暗的地下泥土里稍稍生長,由小變大,要經過4次脫皮。大約在夏至前后,旁晚時它便鉆出地面。一旦拱出地面,晝效間便脫去一層丑陋的外衣,剎時間又由白嫩的軟體變成有堅硬外殼的,灰黑、暗綠、赫黃等顏色組成的會飛的大型昆蟲。那翅膀的舒展的速度也快的驚人,起初只有麥粒大小,抖散開只能趕上一片桃葉,薄而透明,有輕紗般的網絡,隱映著彩虹顏色。蟬終于可以遠走高飛了。這次脫皮是積以前多次“量變”而成的一次“質變”。
蟬幼時身體表面有一層比較堅硬的皮,這層皮使體內物質不外流,又能防止外界有害物質,可以保護幼蟬。但蟬長大是,它就限制了的成長,所以要脫去殼,才能長大。
蟬的幼蟲開始從地下出來,爬到樹干、樹枝或莊稼、草葉上,用于固著身體。蟬的脫殼集中在晚上9~10點之間,其余時間就比較少了。
固著以后,身體就不動了,像死去一般。頭部上方開始裂開一道口,身體慢慢像外出來。從裂口到完全出來大約需要1小時時間,脫殼以后,翅膀展開,身體柔軟,白色的,這時還不會飛。大約再過1小時,身體慢慢變黑,也具備了飛翔的能力。
脫殼后的空殼就留在了原處。
幼蟲在土中生活若干年(北美洲東岸森林中的蟬幼蟲可在地下生活長達17年之久),共蛻皮5次。蟬的幼蟲生活在土中,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樹勢,使枝梢枯死,影響樹木生長。蚱蟬的幼蟲一生在土中生活。將要羽化時,于黃昏及夜間鉆出土表,爬到樹上蟬,然后抓緊樹皮,蛻皮羽化。6月末,幼蟲開始羽化為成蟲,最長壽命長約60~70天。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