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9-05 11:34:21 編輯:5號網-pmm 1704
馬上就要到秋分的節氣了,天氣終于也不再熱了,有些人認為從此進入到秋天天氣了。那么秋分是秋天到了嗎?秋分開始入秋了嗎?秋分是秋天開始嗎?
秋分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歷9月22~24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秋分點),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與晨昏蒙影)。秋分過后,太陽直射點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開始晝短夜長(一日中白晝短于黑夜),南半球各地開始晝長夜短(一日中白晝長于黑夜)。故秋分也稱降分。而在南北兩極,秋分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上。此后,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繼續南移,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夜,范圍逐漸擴大再縮小;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晝,范圍逐漸擴大再縮小。
按農歷講,“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秋分”恰為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因此,依我國舊歷的秋季論,這一天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我們平時所說的秋天是從秋分開始的。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們常所說的那樣,已經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會很大。此時,南、北方的田間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國的華北地區有農諺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諺語中明確規定了該地區播種冬小麥的時間;而“秋分天氣白云來,處處好歌好稻栽”則反映出江南地區播種水稻的時間。此外,勞動人民對秋分節氣的禁忌也總結成諺語,如“秋分只怕雷電閃,多來米價貴如何”。
秋分是秋天的開始。從秋分這一天起,氣候主要呈現三大特點: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一天中白晝短于黑夜,晝短夜長的現象將越來越明顯(直至冬至日達到黑夜最長,白天最短);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于10℃以上;氣溫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漸步入深秋季節。南半球的情況則正好相反。
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按照《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要想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秋季天氣干燥,主要外邪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熱的余氣,故多見于溫燥;秋分之后,陣陣秋風襲來,使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重,所以多出現涼燥。同時,秋燥溫與涼的變化,還與每個人的體質和機體反應有關。要防止涼燥,就得堅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鍛煉,重在益肺潤燥,如練吐納功、叩齒咽津潤燥功。飲食調養方面,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秋季,菊香蟹肥,正是人們品嘗螃蟹的最好時光。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也不適宜多吃。精神調養方面,最主要的是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老人可減少說話,多登高遠眺,讓憂郁、惆悵等不良情緒消散。同時,秋分后,氣候漸涼,是胃病的多發與復發季節。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應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
1、梨子
梨又被稱作快果、玉乳,因鮮嫩多汁被稱為“天然礦泉水”。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潤燥、清心降火的作用。對肺、支氣管及上呼吸道有相當好的滋潤功效,還可幫助消化、促進食欲,并有良好的解熱利尿作用。每天吃上一到兩個梨可有效緩解秋燥。
2、蘋果
蘋果蘋果又被稱為萍婆,其性味甘涼,具有補脾氣、養胃陰、生津解渴、潤肺悅心的功效,稱為心血管的健康保護神。多食用可以改善呼吸系統及肺的功能。工作緊張之余聞聞蘋果的清香,還能提神醒腦、緩解緊張的情緒。
3、柿子
柿子柿子味甘澀,性寒。其所含的維生素及糖分要高出一般水果一到兩倍。可以養肺護胃,清除燥火,經常食用能夠補虛、止咳、利腸、除熱。空腹食柿子易患胃柿石癥,所以最好飯后食用,盡量少食柿皮。
4、石榴
石榴石榴本是西域特產,自漢代時傳入中原。石榴味甘酸、澀溫,能夠有效的抗氧化,減少體內沉積的氧化膽固醇,延緩衰老,而且對于初秋的咽喉燥渴很有療效。
5、板栗
板栗板栗,性味甘溫,入脾、胃、腎三經,可以養胃、健脾、補腎、壯腰、強筋、活血、止血、消腫等。栗子中還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及礦物質,可抵御骨質疏松,高血壓等疾病。清爽秋季多食些板栗可是不錯的選擇。
6、獼猴桃
獼猴桃獼猴桃得名于獼猴對它的喜愛,其維生素C的含量極高。另外此果還含有血清促進素,可以幫助我們穩定情緒、鎮靜心情;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心臟健康、幫助消化。獼猴桃性酸,味甘寒,還具有生津潤燥,解熱除煩的功效,也是秋季水果的及佳之選。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