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0-11 10:25:02 編輯:5號網-zhaowei 2779
食物有酸堿性之分,很多人誤以為酸性的食物就是吃起來帶點酸味。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那么,油條是酸性還是堿性?油條是發物嗎?
酸堿性分為強中弱三種,油條屬于中酸性食物,饅頭屬于弱酸性,酸性食物吃多了對身體不好,需要拿堿性食物調和,癌癥就基本是因為身體酸性過大而得的,各種肉類,甜點,火腿就是強酸性,對身體非常不好,葡萄,海帶,茶葉,胡蘿卜屬于強堿性,多長蔬菜水果等堿性食物對健康非常有益。
好吃的東西幾乎都是酸性的,如:魚,肉,米飯,酒,砂糖等,全都是酸性食物,相反,堿性食物如海帶,蔬菜,白蘿卜,豆腐等多半是不易引起食欲但卻對身體有益的食物.外行人的想法,以為酸的東西就是酸性食物,諸如一看就會令人流口水的草莓,檸檬等,其實,這些東西正是典型的堿性食物,麻煩也就在這個地方.可以參考食物中的鈣,磷的含量來判斷,鈣質多的就是堿性食物,磷質多的就是酸性食物.所以我們應該好好檢討自己平日所吃的
調整飲食結構,酸堿食物的比例建議為20∶80.多喝堿性離子水,少喝酸性水,如純凈,可樂等.如果體質偏酸性,可多實用堿性食物,例如糙米,蔬菜水果,另外海藻類食品也是很好的選擇。
油條不是發物。
對于大部分的人們不是,如果屬于高敏病人其中如玉米就是。發物,是指富于營養或有刺激性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尤其是舊病宿疾)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
發物中如雞、蛋類、豬頭肉等對人體而言為異體蛋白,這種異體蛋白就可構成過敏源而導致人體發病。魚、蝦、蟹類本身就含組織胺,而組織胺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微血管擴張、充血、血漿滲出、水腫、腺體分泌亢進及嗜酸性白細胞增高等,從而導致了機體變態反應,即過敏反應,誘發皮膚病,如出現紅斑、丘疹、水皰、發熱等。有的高敏病人,甚至對大米、小麥、玉米等都可產生過敏反應。酒、蔥、蒜等可通過酒精或揮發刺激物質直接引起皮膚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加速,使原有的皮膚病病情加重或病情遷延。
油條,是一種古老的漢族面食,長條形中空的油炸食品,口感松脆有韌勁,中國傳統的早點之一?!端问贰酚涊d,宋朝時,秦檜迫害岳飛,民間通過炸制一種類似油條的面制食品(油炸檜)來表達憤怒。類似的油炸面食,其起源遠遠早于宋朝,可追溯到唐以前,具體時期不得考證。
油條的叫法各地不一,”天津稱油條為果子;安徽一些地區稱油果子;東北地區稱大果子;閩南福建等地稱油炸鬼;潮汕地區等地稱油炸果;浙江地區有天羅筋的稱法(天羅即絲瓜,老絲瓜干燥后剝去殼會留下絲瓜筋,其形狀與油條極像,遂稱油條為天羅筋)。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