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8-19 08:01:20 編輯:5號網-qiwen 0
感覺這兩個月的事情還真不少,前有鄭州遭遇暴雨,然后湖北也有暴雨,現在長沙也遭遇暴雨了,讓我們來了解下具體情況吧!
8月18日晚間,湖南長沙迎來了一場短時強降雨。有網友發布的視頻顯示,在觀沙嶺地鐵口附近,暴雨導致明顯積水,有的街邊門店被淹了近半。
另外有的地庫漏水,積水淹了輪胎。
有網友提出,長沙市政道路越修越好,隔兩年就翻修瀝青,但也導致路面高過很多商鋪,有些地勢低的就成了從路上排過來的集水處。
附近商戶稱,這次大雨持續時間不長,大概30-40分鐘,目前雨勢已停歇,積水正在退去。
另外,本次降雨范圍分布不均,僅限長沙部分區域。
18日20時21分,長沙市氣象臺曾發布暴雨橙色預警信號,預計望城區南部未來3小時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
雷雨天在室內可以玩手機,但是一般別打電話,別發信息。
任何時候手機都不可能引雷,手機發出的電磁輻射很弱,不會吸引雷電。之所以人們在室外打手機時被雷擊中,并不是因為手機發射無線電信號,而是因為打手機的人所處的地形和位置高度本來就容易遭雷擊。比如這名清潔工,站在空曠的停機坪內,很容易成為高而孤立的雷擊目標。
暴雨形成的過程是相當復雜的,一般從宏觀物理條件來說,產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條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斷的水汽、強盛而持久的氣流上升運動和大氣層結構的不穩定。大中小各種尺度的天氣系統和下墊面特別是地形的有利組合可產生較大的暴雨。引起中國大范圍暴雨的天氣系統主要有鋒、氣旋、切變線、低渦、槽、臺風、東風波和熱帶輻合帶等。此外,在干旱與半干旱的局部地區熱力性雷陣雨也可造成短歷時、小面積的特大暴雨。
暴雨常常是從積雨云中落下的。形成積雨云的條件是大氣中要含有充足的水汽,并有強烈的上升運動,把水汽迅速向上輸送,云內的水滴受上升運動的影響不斷增大,直到上升氣流托不住時,就急劇地降落到地面。積雨云體積通常相當龐大,一塊塊的積雨云就是暴雨區中的降水單位,雖然每塊單位水平范圍只有1~20千米,但它們排列起來,可形成100~200千米寬的雨帶。一團團的積雨云就像一座座的高山峻嶺,強烈發展時,從離地面0.4~1千米高處一直伸展到10千米以上的高空。越往高空,溫度越低,常達零下十幾攝氏度,甚至更低,云上部的水滴就要結冰,人們在地面用肉眼看到云頂的絲縷狀白帶,正是高空的冰晶、雪花飛舞所致。地面上是大雨傾盆的夏日,高空卻是白雪紛飛的嚴冬。
在我國,暴雨的水汽一是來自偏南方向的南海或孟加拉灣;二是來自偏東方向的東海或黃海。有時在一次暴雨天氣過程中,水汽同時來自東、南兩個方向,或者前期以偏南為主,后期又以偏東為主。我國中原地區流傳“東南風,雨祖宗”,正是降水規律的客觀反映。
大氣的運動和流水一樣,常產生波動或渦旋。當兩股來自不同方向或不同的溫度、濕度的氣流相遇時,就會產生波動或渦旋。其大的達幾千千米,小的只有幾千米。在這些有波動的地區,常伴隨氣流運行出現上升運動,并產生水平方向的水汽迅速向同一地區集中的現象,形成暴雨中心。
另外,地形對暴雨形成和雨量大小也有影響。例如,由于山脈的存在,在迎風坡迫使氣流上升,從而垂直運動加大,暴雨增大;而在山脈背風坡,氣流下沉,雨量大大減小,有的背風坡的雨量僅是迎風坡的1/10。在1963年8月上旬,從南海有一股濕空氣輸送到華北,這股氣流恰與太行山相交,受山脈抬升作用的影響,導致沿太行山東側出現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暴雨。 山谷的狹管作用也能使暴雨加強。1975年8月,河南的一次特大暴雨,其中心林莊,正處在南、北、西三面環山,而向東逐漸形成喇叭口地形之中,由于這樣的地形,氣流上升速度增大,雨量驟增,8月5~7日降水量達1600多毫米,而距林莊東南不到40千米地處平原區的駐馬店,在同期內只有400多毫米。
另外,暴雨產生時,一般低層空氣暖而濕,上層的空氣干而冷,致使大氣層處于極不穩定狀態,有利于大氣中能量釋放,促使積雨云充分發展
下雨可以看電視,如果打雷最好別看,因為打雷時看電視圖象很不穩定,容易受干擾,總心驚肉跳,害怕出了意外,電視爆炸等.雷電常放出輻射干擾電視屏幕,如果不接室外天線,電視機可以正常使用,不必擔心.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