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時間:2023-03-27 13:54:53 編輯:5號網-xweiyi 0
根據最新研究,戀愛中的大學生抑郁得分最低,這表明戀愛生活對心理健康具有積極影響。抑郁癥是一種復雜的精神障礙,可能與遺傳、環境、社會因素等多個方面有關。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正處于人生的轉折期,面臨著學業、就業、婚戀等多方面的壓力和挑戰。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如何呢?近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布了《中國國民心理健康報告(2022)》,對大學生的抑郁和焦慮風險進行了調查和分析。
報告顯示,約21.48%的大學生可能存在抑郁風險;45.28%的大學生可能存在焦慮風險。其中,不同性別、學校、戶口和學段大學生之間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顯著差異。相較于其他年齡組,18歲至24歲的青年為抑郁高風險群體,抑郁風險檢出率達24.1%。而在成年人群中,月收入2000元以下組的抑郁風險檢出率最高,公司職員和公務員群體相對抑郁風險較高。
那么,有沒有什么因素可以緩解或預防大學生的抑郁和焦慮呢?報告指出,在與心理健康的關系中,戀愛中的大學生抑郁得分相對較低,焦慮得分也較低,單身且有“脫單”愿望的大學生抑郁和焦慮得分明顯更高;在無聊感方面,戀愛中的大學生無聊感得分最低。
由此可見,健康、良好的戀愛關系或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劑良藥。戀愛中的大學生可以從伴侶那里獲得情感上的支持、認同和安慰,增強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減輕孤獨感和無意義感。同時,戀愛中的大學生也可以通過與伴侶共同參與各類活動,豐富課余生活,提高幸福感和滿足感。此外,戀愛中的大學生還可以通過與伴侶溝通交流,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升人際交往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
當然,并不是說只有戀愛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對于單身或者沒有戀愛意愿的大學生來說,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緩解或預防抑郁和焦慮。比如說,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活動,拓寬視野、增長見識、結交朋友;培養個人興趣愛好,發展特長、展示自我、釋放壓力;尋求專業機構或者親友的幫助和指導,及時調整心態。
1、心理社會環境因素:如重大的突發性或持續時間在2-3個月以上的負性生活事件,對個體產生不良影響,甚至惡性刺激導致抑郁發生,造成重要的影響。重大負性生活事件,如親人死亡或者失戀等情況是直接引起抑郁癥的原因;婚姻狀況的不滿意是發生抑郁重要危險因素;低經濟收入家庭中的主要成員容易犯抑郁癥;
2、遺傳因素:如果家庭中有抑郁癥的患者,家庭成員患該病的可能性就會高。但是并非有抑郁癥家族的人都會得抑郁癥,并非所有得了抑郁癥的人都會有家族史,遺傳僅僅是導致抑郁癥其中的一個原因;
3、童年經歷:兒童期的不良經歷往往構成成年發生抑郁癥的重要危險因素,比如兒童期雙親喪亡,兒童期缺乏雙親關愛、受到虐待、長期處于生活相對封閉的環境等;
4、人格因素:性格內向的人比性格外向的人容易犯抑郁癥的概率要高。性格內向者典型特征是悲觀、消極、自卑、喜歡安靜等,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情,往往處處理方式很簡單,不會對人傾訴,只會悶在心里,時間久了就會對自己或者他人造成傷害。還有些具有焦慮、強迫、沖動等性格的人,也容易發生抑郁障礙;
5、軀體疾病:特別是慢性中樞性神經系統疾病或其他慢性軀體疾病,可成為抑郁障礙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
6、精神活性物質的濫用和戒斷:包括鴉片類物質、中樞興奮劑、酒精、鎮靜催眠的藥物等。由于飲酒、酗酒的人較多,酒精食用相當普遍,所以應該予以特別關注。據調查發現,長期飲酒的患者有50%或者以上的個體有抑郁障礙。
抑郁癥發病的原因并不是特別明確,天生及后天因素均可能會導致抑郁癥發病。若存在抑郁癥的癥狀,應該盡快到正規精神心理科做詳細檢查,結合心理治療及口服鹽酸氟西汀膠囊、鹽酸帕羅西汀片等抗抑郁藥物治療。
1、天生因素:先天性因素主要指父母雙方患抑郁癥,子女得抑郁癥概率可能會比正常人高,雖然抑郁癥不一定完全遺傳,但抑郁癥患者體內遺傳基因大部分存在相應的異常反應,可能會導致下一代抑郁癥。但此疾病大多不會單獨發病,多因精神受到嚴重創傷后發病。
2、后天因素:當生活環境發生明顯改變,或者工作失意、家庭發生較大變故等,均可能會導致精神受到嚴重打擊、長時間睡眠質量不佳,從而影響心情并使其長時間處在低落、消沉狀態,對現實生活不滿意,并且變得悶悶不樂、悲痛欲絕、自卑、痛苦等,從而出現抑郁癥的情況。這種情況屬于比較常見的精神障礙,嚴重時可能還會產生自殺的傾向,故需要積極治療。
雙向情感障礙相對比抑郁癥更嚴重。雙向情感障礙屬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會功能的受損程度,會比抑郁癥的受損程度更為明顯和嚴重。另外,雙向情感障礙患者在出現躁狂發作,或者躁狂發作伴混合特征的時候,對于社會和患者自身的風險,一般會高于抑郁癥患者。所以雙向情感障礙的疾病風險程度要高于抑郁癥的患者。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