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3-09 09:06:52 編輯:5號網-lkn 639
不少媽媽們生完寶寶后,都會覺得腰酸背痛,去檢查下來是得了骨質疏松。有人困惑了,生完孩子會得骨質疏松嗎?關于,產婦會有骨質疏松癥嗎?生完孩子會得骨質疏松嗎?5號網小編來為您一一解答!
產婦會有骨質疏松癥。產后,由于媽咪要哺乳,母乳中含有供孩子成長所需的鈣質,有數據顯示,產婦如果每日泌乳1000—1500毫升,就要失去500毫克左右的鈣,由此可見產后女性鈣流失的速度。若乳汁分泌量越大,鈣的需要量就越大。
可哺乳媽咪在產后體內雌激素水平較低,泌乳素水平較高。因此,在月經未復潮前骨更新鈣的能力較差,乳汁中的鈣往往會消耗過多體鈣。這時,如不補充足量的鈣就會引起腰酸背痛、腿腳抽筋、牙齒松動、骨質疏松等“月子病”;還會導致嬰兒發生佝僂病,影響牙齒萌出、體格生長和神經系統的發育。
同時,新媽媽本來就在生產時消耗了大量體力,哺乳期又特別容易出汗,再加上伺候孩子辛苦,常常晚上睡不好覺,這些都將導致其身體難以恢復。因此,產后就更需要有意識地補鈣,以增強體質,提高泌乳量。
生完寶寶是容易骨質疏松。因為寶寶吃母乳,媽媽身體里面的鈣質會被寶寶吸收,所以容易缺鈣。要是想改善,盡快補鈣,就好了,懷孕的時候也要注意補鈣!
很多人認為骨質疏松只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隨著年齡增長,人體骨量減少引起骨骼微觀結構退化,導致骨骼脆性增加、容易發生骨折。其實,有很多因素都可能導致骨質疏松,比如育齡期女性,在孕期會動用自己骨骼中的鈣,使骨鈣溶出,以滿足胎兒的生長發育需要;更年期女性,隨著體內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骨量流失嚴重;宅男宅女,長期待在室內不接觸陽光,導致機體維生素D不足,就會影響鈣的吸收和骨骼生長等。
哺乳期女性也是骨質疏松的高發人群。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原兒科主任張思萊在微博上指出,女性在哺乳期間,不管自己血液中含有多少鈣,每天都會有一定量的鈣通過乳汁給孩子,以滿足孩子的營養需要。哺乳的媽媽很大公無私,如果自己攝鈣不足,就會動用自己骨骼中的鈣來供給孩子,久而久之,就容易發生骨質疏松。
“目前,很多人都知道懷孕了要補鈣,但產后哺乳期補鈣的意識并不夠。”河南省中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胡曉華告訴記者。很多女性在產后出現腰背酸痛、牙齒松動、足跟痛等所謂的“月子病”,除了和勞累過度、受風寒、長期彎腰及低頭等有關,和哺乳期缺鈣也有一定關系。
誤區一:補鈣等于治療骨質疏松。骨質疏松是因骨骼流失速度超過形成速度造成的。因此,治療不是單純補鈣,而是提高骨量、增強骨強度和預防骨折的綜合治療。雙膦酸鹽是目前治療骨質疏松最好的藥。
誤區二:喝骨頭湯能夠防骨質疏松。實驗證明,牛奶中鈣含量遠遠高于骨頭湯。同時,骨頭湯里含有大量脂肪,不適合老人。老人壯骨應注意飲食多樣化,少吃高脂、高蛋白質的食物。
誤區三:骨質疏松為老人特有。人體骨骼中的礦物質含量在30多歲達到最高的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相當于人體中的“骨礦銀行”儲備越多,到老發生骨質疏松的時間越推遲,程度也越輕。
誤區四:老人治療骨質疏松為時已晚。老人不能放棄治療骨質疏松,治療越早,效果越好。
誤區五:靠自我感覺發現骨質疏松癥。多數骨質疏松癥感覺不明顯,想發現該癥,應定期去有雙能X線吸收儀的醫院做檢查。
誤區六:骨質疏松是小病,無須小題大做。骨質疏松不只是腰酸背痛,還會導致骨折的發生。
誤區七:得骨質疏松自己吃藥就可以。對已確診的患者,應及早接受正規、綜合治療。
誤區八:防骨折,宜靜不宜動。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強度需要不斷地運動刺激,缺乏運動會造成骨量丟失,影響關節靈活性,容易跌倒致骨折。
誤區九:骨折手術后骨骼就正常了。骨折手術只是針對局部病變的治療方式,而全身骨骼發生骨折的風險并未得到改善。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